王維洛:2004年中國經濟發展亮點的黯然失色

「一號文件」所制定的目標未能實現

王維洛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3日訊】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11月13日頭版頭條發表了該報記者殷新宇/趙曉霞為“2004—中國農民收穫喜悅”一文,把中國農民收入的增長第一次超過城鎮居民定義為“200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亮點”。文章報導,2004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11.4%,人均收入增幅高於城市人均收入4.4個百分點。又說這是中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第一次超過城鎮人口,是貫徹一號文件的結果。

2004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一號文件把提高農民收入,減少農村和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作為2004年的最主要目標,如果說,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真正超過城鎮人口,這也真可算得是200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亮點。

二個多月後,國家統計局發表了2004年年度的統計資料,農村居民人均收入2936元,實際增長6.8%,城鎮居民人均收入9422元,實際增長7.7%。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無論是在絕對數上還是在相對數上,都要低於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二個多月前炫耀的200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亮點突然黯然失色。

下面是最近十五年來的一些簡單資料∶1989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1374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602元,城鎮居民人均絕對收入比農村居民高772元;1997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516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090元,城鎮居民人均絕對收入比農村居民高3070元;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686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366元,城鎮居民人均絕對收入比農村居民高4494元;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850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622元,城鎮居民人均絕對收入比農村居民高5878元;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9422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936元,城鎮居民人均絕對收入比農村居民高6486元。

從上表可以看出,最近15年以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個勢頭就是在2004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一號文件貫徹執行之後也沒有得到遏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是影響中國不安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在於糧食價格的大幅度提高。2003年10月份中央政府將糧食價格提高了40%以上。但是糧食價格大幅度的上調,帶動了全國商品價格的全面上漲,電費上漲、水費上漲、汽油柴油焉險恰⒒噬險恰┮禱ZN導鄹竦納險恰E┟翊恿甘臣鄹襠險侵械玫降暮麽Γ?又被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所抵銷。最終導致了2004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繼續擴大。想通過糧食漲價來縮小城鄉差別的目的沒有達到。

2003年10月份糧食價格上漲40%多,這是政府嚴重干涉市場的行為,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傳統措施,這不屬於政府對市場機制的宏觀調控範圍。在政府的直接干預下,糧食價格上漲高於三分之一,這等於是向世界宣佈,中國實施的並不是市場經濟。

2003年10月份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使得中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能力。種糧不如買糧,種棉不如買棉。2004年前11個月出口糧食430.5萬噸,而進口糧食894.7萬噸,淨進口464.3萬噸,而在2004年前11個月則是糧食淨出口1615.9萬噸。這一出一進的變化,就使得中國國內市場的糧食量增加2080.2萬噸,這個量占中國2004年糧食産量4695萬噸的44%。2004年前11個月出口棉花僅1.1萬噸,比2003年同期減少89%,而進口棉花192萬噸,比2003年同期增長150%,中國從棉花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預計2004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的逆差為55億美元,而過去的8年平均每年的農產品進出口的順差為43億美元。

糧食價格大幅度的上漲,其後果是農民最終得利並不多,糧食漲價的收益被其他商品的漲價所抵銷。糧食價格大幅度的上漲,導致中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失去競爭力,種糧不如買糧,反過頭來,身受其害的還是中國農民。

中國農村人口收入的增長超過城鎮人口這個“2004年中國經濟發展亮點,在“閃光”了短短的兩個月後,就黯然失光。2005年,中國農民收入增長沒有了糧食大幅度漲價的支撐,失去了政府的進口關稅保護,直接面對的是國際市場的競爭,可謂是道路更加艱難。

(作者為工程師,現居德國。)

--轉自《觀察》(//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王維洛:重慶萬州騷亂的社會背景
王維洛:三峽工程移民人數是113萬還是180萬?
王維洛:朱熔基三峽工程農村移民外遷異地安置計劃的失敗
王維洛:三峽工程開工十年死傷枕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