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錢不等於一塊錢?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訊】如果一個希望減少購物支出,以降低信用卡負債總額的人,宣稱只要將「購物支出」改稱為「休閒支出」就能達成目標。這種說法大概不會有人相信,更不會有人付諸實施吧。

有趣的是,類似的說法卻常常出現在公共政策的討論上。舉例而言,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去年十月在教師團體的遊說之下,曾初審通過「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正案,將占教育支出相當比例的教師退休撫卹經費排除在教育經費之外,並將原本「各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合計應不低於前三年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21.5%」的規定,修改為「不低於20%」。當然,教師團體的目的在於爭取每年多約一百億的教育預算,但是被排除在「教育經費」之外的退撫預算,當然還是教育的成本,並不會因為被排除在「教育經費」的定義之外就自動消失,仍然是需要政府編列的預算支出。

同樣的定義遊戲。也出現在「如何拯救健保」的討論中。在漲價不易,開源困難的情況下,為了彌補健保資金的缺口,衛生署長曾公開承諾將動用行政院編列的一百一十億元公務預算來支應,那麼健保費在一年內就不用調整了。

問題是,全民健保每年約三千億左右的收入中,有約一千億是來自於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補助,以及各級政府做為雇主的保費分擔。換言之,政府在健保資金的來源中,本來就已經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將彌補缺口的資金稱為「編列公務預算」,其來源還是稅收和透過「調整保費」以增加來自民間的保費收入,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神奇的是,相對於調整保費來增加收入,透過編列公務預算來填補資金缺口,卻被視為是可以解決健保問題的可行方法。這種繞了個彎之後的一塊錢,卻被認為和原來的一塊錢不相同的說法,其實存在於許多公共支出的討論中,主要的原因是人們對於荷包的立即支出,和政府透過其他迂迴管道課徵的租稅負擔,有著相當不同的感受。對立即支出的強烈感受,使得民主社會賴選票維生的政府猶豫再三,最後當然會選擇人們感受較輕,甚至毫無感覺的方式來取得健保收入。

另一方面,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健保的財務問題,主要在於健保的制度設計中,到處存在著使病人、醫院和醫師浪費健保資源,以謀求自身利益的誘因。但是由政府不斷嘗試的種種「多元微調」措施看來,政府的第一目標,其實不是健保資源的最有效運用,而只是要彌補資金「缺口」,讓健保得以延續。和健保資源使用的無效率比起來,資金缺口過大而使得健保無以為繼的政治成本,才是政府最在乎的,既然人們對「公務預算」的支出沒什麼感覺,以公務預算來支出自然就成了可行的方法。──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市跨年晚會  呼籲「一塊錢也不嫌少」,
分析:看好2025年美國經濟的5個理由
蘋果願支付9500萬美元 和解Siri竊聽訴訟
免稅消費金額暴跌近三成 海南自貿港陷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