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1日訊】
全家陪哥哥學騎自行車。(圖∕中華網) |
弟弟很失落,在小巷徘徊。(圖∕中華網) |
(中華网2月21日報導)19日,第55屆柏林電影節評選結果揭曉。中國電影《孔雀》降伏“銀熊”。《孔雀》娓娓道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個平民家庭的悲歡离合与兄妹三人的苦澀青春、被遮蔽和被忘卻的心靈史和成長史。顧長衛這位昔日張藝謀的攝影師,今天當導演初次出手便得到全面肯定。柏林眼光不錯。
下面是該劇劇情及點評﹕
弟弟像個資本家
劇情:姐姐拿著剛從弟弟那里借來的錢,興沖沖地下樓。弟弟在樓上探出身子,問她是不是要應征傘兵,如果是,那他還可以再借給她一塊錢。姐姐接住從樓上飄下來的紙幣,一邊往外跑一邊說:“你可真有錢,就像個資本家。等我回來再搜你!”
點評:溫馨的手足情,能讓人不由自主地笑出來;笑完了想一想,忍不住要再笑一次。
小城傘花飛
劇情:姐姐的傘兵夢想破滅后,茶飯不思。一日她突發奇想,自己縫制了一頂降落傘。于是小城的街道上出現了這樣一幕:一個女孩奮力地蹬著自行車,車后拖著一頂降落傘,風把傘撐得滿滿的,仿佛一朵巨大的花。路人紛紛側目,可女孩絲毫不以為意,一路疾行、興高采烈、神采飛揚。
點評:在這部情感沉郁的電影中,這是惟一的華采段落,讓人興奮、讓人幸福、讓人躍躍欲試。
弟弟毒死大白鵝
劇情:弟弟企圖用來毒死哥哥的老鼠藥被媽媽發現。媽媽把它倒進水里,強行給一只白鵝灌下。白鵝起初若無其事,接著開始抽搐,然后僵硬,最后頹然死去。數分鐘的一個長鏡頭,完整地呈現了這個過程。
點評:這是一個挑戰常人心理極限的鏡頭,那种壓迫与引誘并存的情節張力,讓每一個沒有閉上眼睛或掉過頭去的觀眾,都充滿了同謀般的罪惡感。
送禮挨巴掌
劇情:成年后的弟弟帶著比自己年長的女友和女友的孩子回到家中。看起來他已經准備接受一個平庸的生活。父親用自行車馱著啤酒,帶他去托人找工作。結果父親被惡狗嚇得倉皇后退時還帶倒了自行車,兩捆啤酒砸得粉碎。弟弟看著父親的狼狽樣,哈哈大笑。父親沖上去給了他一記耳光。
點評:父親權威坍塌后的尷尬真相,似乎是一貫喜歡描寫天倫之樂的中國電影,所不愿意去發現的。
哥哥托母親求愛
劇情:弱智的哥哥托母親向陌生姑娘求愛。母親對姑娘的白眼宛若不見,死乞白賴將她拉到一邊,只求姑娘幫忙一同敷衍儿子。哥哥在馬路對面,望著這邊,幸福地、謙卑地笑著。
點評:哥哥和母親在電影中都不是特別討人喜歡的角色,可到這里,你還是會小小的心疼一下。
傘戳向哥哥
劇情:因為被歌聲吸引,哥哥懵懵懂懂地走到女廁所門口,結果在雨中被眾人當作流氓追打。弟弟為撇清与哥哥的關系,用哥哥送來的雨傘向哥哥的大腿狠狠扎下去。
點評:因為殘酷,所以難以接受;因為真實,所以不得不接受。這种矛盾,是《孔雀》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新片快評那一抹心平气和的純淨
好萊塢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則:永遠不去表現最近五年之內的重大事件。但這條原則放在中國是不成立的,因為最近這一百多年來,我們几乎無時無刻不生存于 “重大事件”之中。所以非但無可遁避,有時簡直成了一种桎梏。難得有《孔雀》這樣的精致之作,能夠讓我們從濃墨重彩的歷史中,體味到一抹心平气和的純淨。
也許是安陽這個城市的气質使然,几十個世紀的厚重歷史,令一切時勢衰榮都變得渺小起來。歷史的風云淡去之后,浮現出來的是鮮活的人生。像汪曾祺老先生筆下的那些人物,脫离了時代的羈絆,像在白紙上作畫,舉動間只有本色的線條。媽媽、哥哥、姐姐……這些被稱謂取代了姓名的角色,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不再是某個時代或派別的代言人。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愛戀、懮傷和終老,他們就是他們自己。
動輒貼標簽的年代早已過去,《孔雀》描摹出了事物的另一面:轟轟烈烈的時代,老百姓卻在平平淡淡地走;平平淡淡的生活,老百姓卻在刻骨銘心地過。生活本身的無常足以撼人心魄。在這种情況下,過分戲劇性的情節設計反而是最不需要的。《孔雀》很明智地實現了這种平衡。影片中沒有傳統上的大團圓,兄妹三人的婚姻均非出自本愿;這里也沒有《哈姆雷特》那樣的巨大悲劇感,惟一死去的角色僅是一只白鵝。
于是我知道所謂歷史,不僅僅是書上印下的那些文字。鉛字的海洋之下,有鮮活的人性在潛流中躍動———盡管其中大多數人找不到自己的記錄者。從這個意義上講,《孔雀》這樣的電影能夠在這個時代里出現、傳播和被熱愛,對于這個時代和其中的所有人就是一种福气。(林凡)
《孔雀》一家人分兩撥
《孔雀》中的五口之家始終生活在一种微妙的失衡狀態。失衡的焦點在于智障的哥哥。在那個物質匱乏和社會服務業不發達的時代里,父母對家庭的操持与維系,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長子或長女的幫助。他們往往在長子或長女進入少年甚至青年階段之后才會考慮要第二個孩子,甚至把高齡妊娠的危險都放在一邊。頭生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在影片里,這場接力從一開始就掉棒了。
因此几乎一切劇情和人物性格都可以從這里找到根由。例如父母在感情上明顯地朝哥哥傾斜。在其他家庭,長子成人,感情會慢慢轉移到較小的子女身上。但影片中父母毫無這樣的机會。
因此這個家庭就漸漸形成了這樣一种陣營分立:一邊是父母,一邊是姐姐和弟弟。哥哥是中間的連接。整個影片就是在講述這個結构逐漸變化、最終崩离的故事。
哥哥仿佛一直在追求“愛”,其實不是。他從生下來最不缺乏的就是“愛”。他甚至可以通過簡單思維,把一切外界反映理解為“愛”,無論是小流氓的戲弄,還是被故意鎖在倉庫,他都安之若素。
他追求的其實是“美”。飼養白鵝是生命形態的美,模仿電台報時是節奏的美,至于追求女工和校園里的窺視,則更是明明白白的例證。婚后的哥哥再也沒表現出此前那种對“美”的渴望。
姐姐拼命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參不成軍就縫降落傘,降落傘丟了就嫁人,丈夫提出离婚,她說:“俺的工作,能不能繼續干下去。”丈夫回答:“你就算不嫁給我,我也能幫你找工作。”
她一輩子其實都在做這种賠本買賣,總是急切地用遠大于商品所值的代价去完成交易。偏偏她一直還認為自己是成功者。腦筋正常,十指完整,從不違逆父母,生活也有保障……直到那一天,正在整理西紅柿的時候,她突然失聲痛哭。那一瞬間,她一定驀然發現,自己已把一切都輸光了。
弟弟是兄妹里環境最好的。姐姐的存在,使他有一個相對正常的童年,也使姐弟倆在大部分場合下可以結成同盟。他性格上的斷層是從姐姐出嫁后開始的。他后來所做的一切,都是迫切地想找一個替代物,恢复這种同盟。
弟弟的戲被壓縮得最厲害,我能夠說的只有:他最后終于找到了姐姐的替代物,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女人,同時過繼來個儿子。到這里,在某种意義上,他把一輩子都過完了。(王崴)(//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