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納獎:德語世界地位最崇高的文學桂冠

文學桂冠的連線報導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特稿)在劇場界,任何說德語的舞台劇演員,無不視登上維也納城堡劇院舞台為個人的最高榮譽;而頒給德語系作家林林總總的三百多座文學獎中,也同樣有一個地位最崇高、最受矚目的文學桂冠,那就是布希納獎。

以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為主的德語系國家,政治儘管互不隸屬,不過由於語言和文化相通,文人和藝術家可以輕易優遊於各國之間,幾百年互通聲息下來,整個德語世界的文藝界早已成為水乳交融的整體,大家共同認可的標竿也相當一致。

流亡瑞士、二十三歲即英年早逝的德國作家布希納,留下了《伍采克》、《丹頓之死》等躋身世界文學的名作和六百多頁的哲學和自然科學手稿。身兼科學家、作家和革命家,布希納不只代表了十九世紀初歐洲革命年代的行動熱情和解放思想,同時也開了後來德語文學和文化獨立自主的先河。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德語世界的知識份子總要熱烈討論一陣布希納,他的少數幾部劇作也仍然上演不墜。

一九二三年,以這位早逝天才作家為名所創設的布希納獎(Georg-Buechner-Preis),最初原本只頒給他的故鄉黑森邦的作家和藝術家;到了一九五一年,才轉化為針對所有德語創作的文學獎。戰後幾十年,布希納獎逐漸發展成德語世界至高的文學榮譽,獎金也逐年提高,二零零二年起為四萬歐元(約近新台幣一百七十萬元)。

根據主辦單位達姆城(Darmstadt)「德國語言與詩歌學院」的規章,布希納獎頒給「以德語寫作、作品特出而且對當代德語文化生活貢獻卓著的作家和詩人」。由學院獨立評審團選出的布希納獎得主每年上半年宣布,於法蘭克福書展前後頒發,表揚的是作家的畢生成就,得主受獎前大多早已文譽卓著而且獲得無數的榮耀。

由於語言和文化的隔閡,獲得布希納獎的大多數優秀德語作家並不為國外所熟悉,常常要等到得諾貝爾獎後,國際名氣才會打開,布希納獎也因此被外界視為德語世界的諾貝爾獎搖籃。例如剛獲得諾貝爾獎的奧地利作家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一向不假辭色揭自己故鄉的歷史和人性的瘡疤,飽受保守人士的惡意攻擊,劇作在德國上演屢屢造成話題,但是一九九八年布希納獎已經肯定她的才華。

另外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出身科隆的作家海因里希.伯爾(Heinrich Boell),一九六三年出版《一個小丑的看法》,描寫演員在天主教會迫害下事業、愛情失敗的故事,曾引起當時西德社會熱烈的迴響。一九六七年伯爾獲布希納獎後,一九七二年又奪諾貝爾獎,錦上添花。

多本著作譯為中文而較為華人世界熟悉的葛拉斯(Guenter Grass),曾拍成電影的名作《鐵皮鼓》一九五九年出版,一九六五年葛拉斯就得到布希納獎,比伯爾還早。雖然後來他的著作沒有一部像《鐵皮鼓》一樣受到廣泛認可,不過一九九九年終於獲得諾貝爾獎的桂冠,也算是實至名歸。

自談自唱的歌手畢爾曼(Wolf Biermann),作品尖銳批判東德共黨,一九七六年前往西德科隆開巡迴演唱會時,被東德政府剝奪公民權以致無法返回東德。畢爾曼一九九一年獲得布希納獎。

相關新聞
推銷員之死作者 亞瑟米勒辭世享年八十九
銀河系的其它行星可能有鑽石層
上天賜予 情人節之「花」
天文學模擬計算表明黑洞制約著星系的生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