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始源的傳說

楚天 整理

人氣 1
標籤: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過後,迎來的下一個節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過年的延續。
  
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已經有元宵節了。相傳,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文帝是在漢室大將周勃平定「諸呂之亂」後即位稱帝的,而那勘平叛亂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因此後來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漢文帝都要出宮與民同慶,並且確定這天為元宵節。
  
另外據記載,漢武帝時期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祭祀活動就定在正月十五。在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定為重要節日。
  
不過,這兩位漢室皇帝只是在正月十五夜祭太一、遊玩,而並無張燈的習俗。漢室的另一位皇帝──漢明帝則敕令元宵燃燈,從而形成了後世元宵節張燈、賞燈的習俗。
  
東漢明帝信奉佛教,據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同時令士族庶民皆掛燈。從此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由宮廷流傳到民間,從而成為中國民間的盛大節日。
  
此外,元宵節燃燈風俗的始源的另一說法是道教的「三元說」:即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故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掌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其中天官喜樂,因此「上元」元宵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慶祝活動,是隨歷史而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開始點燈,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幕,為期整十天。
  
元宵節與正月過年相接,真可謂白晝為市,熱鬧紛紛,夜間賞燈,蔚為壯觀。尤其是那精巧多姿的各式燈火,更使人目不暇接。到了清代,元宵節節慶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俗民風:漁民娶親
民俗民風:舞草龍
壯族的新年
壯族的新年 人氣 0
民俗民風:精美的獨龍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