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簽京都議定書 美澳:經濟代價太大

人氣 38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十五日美聯電)京都議定書將於台北時間十六日下午一時正式生效,然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高的美國卻不願批准,主張這項氣候條約的長期利益並不值得立即付出經濟成本;澳洲方面也抱持相同理由,認為議定書經濟負擔過於龐大。

白宮方面堅稱,服膺議定書要求可能造成美國損失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其中許多就業機會將落入第三世界國家手中,包括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國家都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卻免受溫室氣體排放限制。

值議定書生效之際,美國的缺席格外引人注目,更讓議定書的效果受到侷限。美國總統布希在二零零零年競選時,曾同意規範二氧化碳,但此後沒多久卻表示二氧化碳造成的傷害迄今猶未獲得科學證實。

但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說,美國今年提供了五十八億美元,從事科學研究、推行新技術、援助外國,以及提供研發非污染能源的稅賦誘因。

包潤石說,美國政府一切舉措目的在於減少溫室氣體與其他空氣污染物,同時也改善能源安全、降低貧窮,並促進經濟成長與發展。

白宮環境品質委員會主管官員康諾頓說:「任何會造成美國損失一個就業機會的條約或政策,布希總統均強烈反對,遑論會造成美國損失近五百萬個工作機會的京都議定書。」

然而,即使在美國國內也出現了反對布希政府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聲浪。前副總統高爾說:「氣候變遷的危機不停惡化,其證據不斷增加。」高爾指責布希政府向全世界展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道德懦弱」。

相關新聞
鄭義:京都議定書和中國的火電廠建設計劃
吳榮義:估今年民間投資成長率將降至9.67%
京都議定書命運多舛 環保經濟難兼顧
中國不需遵守京都議定書 美認不公而退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