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泉州過年有趣習俗今多不再現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彭思舟台北十日電)傳統大陸泉州過年有很多有趣習俗,可用一首順口溜概括,﹁初一場(擺開娛樂場),初二場,初三無姿娘(閩南呼婦女為姿娘,此日婦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天(灶君從天上匯報回來),初五舀肥(掏糞便、農事開始)﹂。但這些有趣習俗,今多不再現。

新華社引述泉州宗教民俗地方史研究專家柯建瑞說,在古代泉州,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祀灶君後,過年的氣氛漸濃。開始蒸糕做粿,有碗糕、甜粿、咸粿、菜頭粿、菜包和元宵圓等等。蒸年糕特別認真,嚴禁小孩子說不吉利的話,若是糕發得好,視為﹁高發﹂的吉兆,闔家高興。這段時間是孩子們最為興奮的日子,也是成年人最為繁忙的時候。所以俗諺說:﹁囡仔愛年兜,大人亂糟糟﹂。

報導指出,舊時泉州除夕午後,家家戶戶門楣都貼新春聯,祭祀祖先,﹁辭年﹂。供桌上擺過年飯、糕果、雞蛋、紅桔、柿餅、芋艿和各種豐盛的菜肴,地上則燒著火爐。過年飯和年糕上都插有﹁春枝﹂(色紙製成的花枝)。

古時泉州除夕夜團圓飯,除了雞鴨魚肉之外,常有一道春餅。春餅由來還有一則故事。傳說鄭成功海戰時,士兵劃船搖櫓顧不上吃飯,鄭成功便命製作這種春餅,讓士兵一手劃槳一手拿著吃。至今成了閩南獨具特色的傳統佳肴。團圓飯吃罷,孩子們便溜出家門,有的追逐嬉戲放鞭炮,有的參加﹁跳火墩﹂。除夕之夜,多數人都聚坐廳堂,祝願高堂長壽健康,又叫﹁坐壽、守歲﹂。

報導說,過去泉州是個宗教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均有一定數量的信徒。﹁坐年﹂便是道教習俗,指善男信女在大年夜到道教偶像供奉地點坐年守歲,和神明一起過年。

不過,受習俗影響,現代泉州人初一早餐通常是吃麵線,祈願﹁福壽綿長﹂。這一天,人人穿新衣,全天不掃地,不動刀,不劈柴,不汲井水,不吃稀粥,不打罵孩子,不打破碗碟,不向人索債。此外,在泉州,吃特定的甜點往往有特殊的寓意,像﹁吃甜越來越年輕﹂、﹁吃蒲(諧音,即冬瓜)越來越富裕﹂、﹁吃紅棗你好我也好﹂等等。

相關新聞
金門至泉州貨運直航累計逾五百航次
【新聞大破解】2025中共12大危機 美中對抗加劇
【新聞欣視角】中共被爆把八千萬官當待割韭菜
【新聞大破解】制度不變 中國經濟翻身無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