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孩子回家以後面對的事情或家庭氣氛,超過我們所能想像。離家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去阻斷與責罵。孩子離家跟翹課,應該是一種「求救」的訊號,一種不知所措的逃避。
市立美術公園,座落於城市的一端,承載著豐富的美感與人文味,也流轉著許多慌亂的年輕歲月。許多結婚新人喜歡到這裡拍婚紗照,但也有許多翹家翹課的孩子,選擇這個地方,當作棲身之所。為什麼呢?這裡既不遮風也不擋雨的,孩子還是喜歡待在這裡。
「找小孩」是我這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找久了,自然對小孩常去的地方瞭若指掌。走下小芬常去的網咖,老闆早認識我這個看起來像是警察,又像是老師的人了,一見面就直接告訴我「小芬今天沒有來」。轉身要上樓的同時,看到牆上貼著對未滿十八歲孩子的「禁令」。不知這些孩子對這些字眼,有著什麼感受。
已經算不清楚這是小芬第幾次翹家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待在外頭的時間比在家裡還長。看看下午的這個時間,如果不是待在這家網咖,大概就剩下美術公園跟速食店這兩個地方了。其實,除了小孩常去的「頻率」之外,還有一個推算的「基準」,就是小孩有沒有摩托車。有摩托車的孩子四處跑,沒車的孩子只能在熟悉的社區裡繞。
走在美術公園裡四處張望,除了幾個騎著腳踏車的小孩之外,一片空盪盪的。找完公園裡的涼亭、板凳和各種可能的角落,大概得花二十分鐘的時間。找不找得到很難說,但這次是落空了。找了一張椅子坐下,覺得自己好累。倒不是腳酸疼的累,而是一種心裡的累。即使找到了孩子,他會跟我說什麼,而我又要跟他說什麼?
記得一次小芬說過,他們晚上如果沒地方可去,或是走路走累了,就會在公園的椅子上睡一晚。看看這椅子,想著孩子蜷縮在這裡度過一晚,心裡會是在想什麼?天氣冷時怎麼辦?也許想,兩個人作伴聊天,很快就會天亮了,捱著就過去了。但是,天亮了之後呢?
孩子怎麼不回家呢?對很多親子關係不良,或者過去有家庭暴力陰影的孩子,「回家」對他們而言是困難的。我們常不加思索的說:「這些孩子在想什麼?有家不回,成天在外鬼混。」有時,孩子回家以後面對的事情或家庭氣氛,超過我們所能想像。離家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去阻斷與責罵。孩子離家跟翹課,應該是一種「求救」的訊號,一種不知所措的逃避。
可以伸出手臂,試著為孩子遮風擋雨;也可以找著了孩子,問問他:「這幾天好不好?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相信孩子,相信他能漸漸發展照顧自己的能力,相信懂得外頭風雨的孩子,有一天一定會相信自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