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台灣選舉結果 影響兩岸關系

陳勁松

【大紀元12月8日訊】台灣“三合一”選舉結束,在23個縣市長的競選角逐中,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大敗,或者說,泛藍陣營大勝,泛綠陣營大敗,17比6。自此,泛藍對泛綠,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局面。反演許多年前,泛綠對泛藍的地方包圍中央格局。

泛綠的失敗,原因很多。除了執政當局的弊案拖累,選舉策略也有失誤,比如,在宜南縣推出卸任多年的老縣長出馬,有違“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定律,激起部分民衆雙重逆反心理(變天與換人);在台北縣推出“童子軍”一般的候選人,形象上難以配上“父母官”的角色(如果將宜南與台北縣長候選人對換,提出“把宜南經驗帶到台北”、“讓新生代光大宜南經驗”等口號,結果可能好得多);在投票前夕,對“走路工”風波,也缺乏有效的應對;“三合一”形式的選舉,有利于基層組織嚴密的國民黨,而不利于民進黨;等等。然而,導致泛綠失敗的主要原因,卻在于大環境和大趨勢。

在一個國家實現民主的最初階段,對民主政治的理想主義訴求,往往會成爲選戰的主軸,人民急于辭舊迎新,對新生的民主派有利,使之容易贏得政權。然而,在已經鞏固了民主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生問題會再次占上風。近年來,台灣經濟增長緩慢,就業不盡理想,台商急于進軍大陸,使民進黨當局備受壓力。

反觀國民黨或泛藍陣營,自去年底穩住了立法院過半的席次之後,大打兩岸經貿牌,尤其在連戰、宋楚瑜先後登陸訪問後,更是刮起一陣“大陸熱”,“中國機會論”在台灣發酵,台商樂于西進,前赴後繼。

面對這一形勢,民進黨當局缺乏有效的因應措施。作爲民進黨主帥的總統陳水扁,在這一議題上搖擺不定,時而跟進連宋,試探“扁胡會”;時而批判連宋,不恥其所爲。然而,陳的搖擺態度,已經埋下今日泛綠民衆選票流失的禍根。

如今,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大獲全勝,勢必更加大膽西進,更無懼戴“紅帽子”。民進黨何去何從,值得思量。如果民進黨跟在國民黨後面,在兩岸經貿上亦步亦趨,不僅限于被動,而且模糊本身的政黨角色,必流失其更多“基本盤”選民。

事實上,兩岸議題繞不過去,兩岸經貿也繞不過去。不管是台商還是外商,都指望兩岸“三通”。據有關調查,如果兩岸通航,半數以上的外商將選擇以台北爲營運中心,比例遠遠超過上海。因爲,在外國人眼中,不論教育、治安,還是人才素質與生活品質,台灣都比中國大陸好得多。從純經濟角度而言,外商選擇台北爲營運中心,更有利于台灣,而不利于中國大陸。

然而,大陸中共當局,一直盤算對台灣打經貿牌,企圖從經濟上拖住台灣,進而從政治上拖住台灣。故意保持對台貿易逆差,就是中共處心積慮的招式之一。如果台灣也奉經濟利益至上,很容易跌入中共的陷阱,危及台灣安全。

既然兩岸議題繞不過去,以民主起家的民進黨當局,何不以民主和人權爲核心,統籌兩岸政治關系?再以平等和法治爲原則,統籌兩岸經貿關系?如此,中共魔法可破,兩岸經貿可通。

其實,這又豈是民進黨應該奉行的原則,主張兩岸統一的國民黨,更應該堅持這一原則。既然中共已經有言在先:“在‘一中’的前提下,什麽都可以談。”國民黨認同“一中”,又爲何不談民主,只談經貿?

親共路線不可取,鴕鳥政策也無濟于事。台灣朝野必須正視現實,努力促進中國民主化。在中國民主化的前提下,開創兩岸和平的光明未來。

(12/6/05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勁松:官員用車 超過教育醫療經費總和
港媒:台灣選舉仍是華人關注焦點
關注台灣選舉  星國媒體報導選情
組圖:台灣選舉落幕 幾家歡樂幾家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