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闊瀨古道時,就很想前來探訪。坪林、雙溪之間的古道多沿著北勢溪谷而行,而北勢溪是北台灣最美的河流之一,我曾見識過幾次。
在此之前,我曾走過坪林、雙溪之間的灣潭古道及北勢溪古道,兩條古道沿途溪流碧綠,林木蓊郁,令人驚艷及想念。闊瀨古道、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都屬於「坪雙古道」的一段,彼此前後銜接。由闊瀨出發,沿著北勢溪谷,經黑龍潭,至三水潭,然後古道一分為二,一沿北勢溪主流進入雙溪鄉泰平村料角坑,是為「北勢溪古道」,一沿北勢溪的支流灣潭溪進入雙溪鄉泰平村灣潭地區,是為「灣潭古道」。
我蒐尋網路相關登山資料,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的資料不少,而獨缺闊瀨古道,這條古道似乎已被山界遺忘,既不見登山記錄,亦無登山團體安排此一古道行程。我唯一讀到的資料是自然旅行作家劉克襄先生所撰寫的「闊瀨古道」一文,提及由闊瀨古道的起點自闊瀨營地的闊瀨吊橋出發,約一百分鐘,可抵達黑龍潭。
我上次至闊瀨營地,過闊瀨吊橋時,曾想一探闊瀨古道。古道的入口就在過吊橋之後的左側,有一條緊臨溪岸的小徑。入口處無登山條,只見樹上釘著一塊署名「知名不具」的標誌牌,寫著「雙水潭、張家莊可由此去40分鐘」。上頭寫路程四十分鐘,而劉克襄先生則說一百分鐘,不知何者為是?當時雖然好奇心動,但日已過中午,而小徑入口雜草叢生,路況不明,我心怯不敢獨行。
今日則是邀友人同行壯膽,探訪闊瀨古道。走北宜高速公路,下坪林交流道,轉坪雙公路(北42鄉道),約14公里,抵達闊瀨營地,展開今日的古道之旅。
過闊瀨吊橋,左轉,來到橋旁的古道入口,有雜草半掩路徑。撥草而入,發現其實路徑相當清晰,小徑通往下方的河床卵石灘地,沿著溪床上行,但見芒花綻開,秋意正濃。前行數分鐘後,越過一小溪支流,溪畔有水泥斷橋殘跡,由此可想見,這條古道應曾擁有過風光歲月,如今則是歸於平淡寂寥。過小溪,古道行於溪岸之上,山徑緊貼於溪岸山壁,路狹,碧綠溪流就在下方,但溪壁陡峭,無法下切至溪谷。只能以眼睛欣賞而已。
古道少人行走,所以顯得荒涼冷清,冷清草、樓梯草盛長於道旁,而昨夜山區有雨,草葉都沾著水珠,走過時,褲管溼溼。古道路徑則還相當清晰,又沿溪而行,無歧路,所以不用擔心會迷路。
山徑狹窄臨崖壁之處,則有固定的繩索可供攀拉,可見這條古道有前輩山友在維護。途中可看見少許尼龍繩懸掛樹枝做為記號,偶然遇見一條正式的登山條,而字跡幾已褪色漫滅,猶可辨識「藍天隊」三字。
前行十一、二分鐘,遇一小支流,有小瀑布,瀑布下有小淺池,水清澈,有溪蝦悠游,大小約四、五公分長。這裡也有一座頹壞的水泥橋。繼續前行,古道緩緩而上,走來不費力。臨溪行,有淙淙水流聲相伴,時時可見碧綠溪潭,令人心悅神爽。路況則時好時差,或遇雜草,或遇姑婆芋,或遇竹林,但路跡一路明確。途中偶爾看見繩索垂降向下,通往溪谷。下方的北勢溪谷,不時出現迷人的潭水,而潭幽隱密,所以能吸引山友攀降陡坡而下,一親流水芳澤。
古道漸漸高繞,約四十分鐘,道旁遇一金斗甕,附近竹林漸多,不久,遇崩塌,但有叉路可輕鬆高繞而過,樹間繩索齊全。然後又越過一小支流,前方出現芭焦樹,接著陡下,出產業道路。出口處的電線桿編號為「中崙幹49號二枝19」。繼續沿著柏油路向下行,至下方轉彎處,右側又接古道,轉彎處的電線桿編號為「中崙幹49號二枝22」,轉彎後的下方處則有一戶人家,門牌為「闊瀨11號」。這戶民宅臨北勢溪,溪岸有小塊露營地。
稍休息後,繼續前行,轉入古道。路況明顯轉好。經過一片竹林,出現叉路,無路條,但判斷應取左行,沿溪流方向而行。不久,又遇一金斗甕,又前行二十分鐘,爬至一小丘高處,路旁有廢棄的電視天線架及電線,則離人家應已不遠,天線應為附近人家為收視清晰而架天線於山丘之上。續行十五分鐘,出古道,有幾戶民宅,門牌分別為「鷺鷥岫3號及4號」。
「鷺鷥岫4號」民宅門前有一位老伯正在整理竹子,得知我們從闊瀨走這條舊路而來,頗為好奇。他說,他已經很久沒走這條舊路了。以前當地人都是走這條路進出的,從這裡走到坪林,約四小時;走到宜蘭外澳,則約五小時。
從這裡到外澳,如我所認知的,當地人是走灣潭古道及烏山古道,這些古道的舊跡都還存在。我問老伯,從坪林走至宜蘭外澳是否一天可到達?老伯笑著回說,坪林人不會這麼走。坪林人要去宜蘭,會走北宜古道,不會繞遠路經由雙溪出外澳。老伯說,這條路是他們住偏遠山區的人走的。
我後來想起曾讀過《噶瑪蘭廳志》的記載,淡蘭古道的這條支線,是從頭城翻山越嶺至雙溪,然後直出平溪,接水返腳(汐止),而至艋舺(萬華),不是從雙溪繞往坪林,經石碇、深坑、六張犁至艋舺。老伯說的話,可與史書相印證。
由「鷺鷥岫4號」前行,古道為產業道路取代,約走五分鐘路,抵達黑龍潭營地入口。進入營地後,沿著柏油路走下坡路,過「中心崙二號橋」後,在溪畔的黑龍潭營地用餐休息。
在過橋之前的橋左側,有一條小山徑,可通往上方的一座古老土地公廟。這座黑龍潭福德宮是這條古道的見證。從黑龍潭至三水潭,古道繞行於山腰,約三十分鐘,可抵達三水潭,接灣潭古道。黑龍潭、三水潭之間,目前已有產業道路可通,這一段古道將更被世人所遺忘。
從闊瀨吊橋走至黑龍潭,費時一百分鐘,與劉克襄先生的記錄相符。回程下坡路較多,也較少停留拍攝,因此行進速度加快,約八十分鐘,回到了闊瀨吊橋。這時正巧遇見一位帶著孩子來此遊玩的男子,他看見我們從草叢中鑽出,向我們問候致意。他說,他小時候也曾走過這條古道至宜蘭外澳。我問:「要走多久?」他回說:「兩天一夜」。
闊瀨至外澳,為何需要走這麼久呢?詳問之下,原來他是參加野營活動,邊走邊玩,中途住宿營地一夜。由此亦可見,闊瀨古道曾經是一條廣為人們行走的道路。後來,坪雙公路及沿途各條產業道路陸續完成後,闊瀨古道就註定走向沒落。幸好,雖然古道經風歷雨,但舊跡仍在,若有山友持續探訪,沿途有山水美景,今後應當不會如此寂寞。
我們在闊瀨吊橋下的河岸休息。望著清澈美麗的北勢溪谷,我回憶起曾走過的北勢溪幾條古道及景點,如虎寮潭,如粗石斛,如大舌湖,如闊瀨,如黑龍潭,如三水潭,如灣潭,皆美景天成,令人賞心悅目,倘若政府能重建昔日的「坪雙古道」,自坪林至雙溪,將北勢溪沿線的各景點及各古道舊跡連成一線,則必將能成為一條國家級的歷史古道。
而路線更可延伸至宜蘭外澳,形成兩天或三天的古道大縱走行程,沿途虎寮潭、粗石斛、大舌湖、闊瀨、黑龍潭、灣潭都有營地可供住宿,白天走古道、賞美景,夜晚宿營地、聽蟲鳴,則必定會是一條夢幻迷人的健行路線。
這樣的主張,或許會令環保團體瞋目咋舌。北勢溪位居於台北市翡翠水庫上游,為重要水源地,豈可大力推廣旅遊活動?倘若遊客造成汙染,豈不危及台北市民的健康?北勢溪管制都還來不及,豈宜推廣旅遊活動?我的看法不同。管制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倘若我們能讓中小學生的校外教學活動,安排學生行走於北勢溪沿線古道,並住宿野營一夜,讓孩子目睹碧綠溪流、魚群悠游、蒼鬱山林、蟲鳴鳥語,使幼小心靈耳濡目染國家美麗山水,則愛鄉愛土的情感油然而生,這才是國家長遠之福。這種深遠的功效,豈是管制措施的效果所可比擬。
旅遊日期:2005.11.14 (寫於2005.11.19)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