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食魚過多損自然資源

人氣 11
標籤: , ,

【大紀元12月21日訊】香港人嗜吃海鮮,據統計每年每人平均食魚58公斤。環保人士批評港人此種飲食習慣損害自然資源,而香港所在的亞太區,其資源耗用量急增的情況也令人憂慮。

據中央社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20日表示,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05年的報告,全球每人每年平均食魚量只有16公斤,但港人卻高達58公斤,因為港人對海鮮需求極高,導致境內外的過度捕撈海產問題日益惡化。

基金會批評港府容許漁民過度捕撈魚類,香港漁民使用的拖網式捕魚方法,把海魚「一網打盡」,破壞海底生態,使漁業資源幾近枯竭。建議港府必須制定可持續的漁業管理方法,確保未來仍能繼續為市民大眾提供漁業產品;而作為市民,應盡量食用來自以可持續方法管理出產的海鮮。

900多名接受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民意調查的香港市民,幾乎全部支持設立禁捕區,80%的受訪者更認為要將禁捕區範圍擴至佔香港水域逾20%。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博士說:「香港的國際資助及財經機構應履行其企業社會責任,帶頭投資在一些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協助扭轉亞太區過度耗用自然資源的趨勢。」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還指出,地球只能為每人提供1.8公頃面積的資源,但現在人類平均耗用面積高達2.2公頃,對地球造成沉重的壓力。

亞太區資源耗用量急增

世界自然基金會公佈的《亞太區2005生態足跡與自然財富》報告顯示,過去 40 年,亞太區經濟發展蓬勃,人口迅速增長,資源耗用量急增3倍。目前區內人口使用的資源,包括食物、纖維、能源和食水等,佔全球總耗用量40%。亞太區人民耗損資源的速度,接近自然資源復原速度的2倍。居住在區內的「人類地球所需的資源」,亦即「生態足跡」,比大自然復原率高1.7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裁占士.列比(James Leape)說:「未來數十年,亞太區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影響深遠,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在亞太區聚居,若該區能平衡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恢復,將可有效阻止地球資源衰竭。」

雖然亞洲的整體「生態足跡」對全球影響深遠,但亞洲人的平均足跡仍較北美洲人少7倍,比歐洲人少3倍。報告亦強調中國及印度等正迅速轉型的國家,儘管人口急速增長,但在過去數年的人均「生態足跡」相對穩定。亞太區內以澳洲、新西蘭、日本及南韓的人均生態足跡最大。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會亞太區項目總監依莎貝拉.露易斯(Isabelle Louis)表示:「亞太區愈早管理天然資源的使用,未來的管理成本便能愈低。這些天然寶藏不僅提供健康的生態環境,亦是維持人類高生活質素的重要元素。」

報告建議:在主要城市興建具資源效益的建築物和交通網,減少經濟發展對石化燃料的依賴,發展創新的能源技術,興建毋需依賴進口昂貴石化燃油的能源系統,增加投資於能將經濟發展轉型至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科技,特別是與食物、衛生、天然資源管理、交通和住屋方面有關的技術,同時對會妨礙可持續發展的方面減少投放資源。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泛民主派通宵靜坐反對政改方案
被捕台灣人的父母或到港
港府修訂政改方案力爭立法會通過
台大生在港遭起訴  陸委會成立專案小組因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