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羅莎報導) 2005年全球紡織品及成衣正式進入無配額限制的戰國時代,各主要紡織品與成衣生產國無不卯足全力搶攻全球市場,以掌握市場占有率。在這一波的攻防戰中,朝差異化市場發展的日本、台灣及成長潛力足的中國、印度及東南亞,預料將帶領亞洲地區持續成為全球紡織品與成衣最主要的出口地區。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之預估,紡織品配額之撤除將促使部分出口整合,以及加強某些出口國之競爭力。預估開發中國家平均可有9.6%之出口成長率,其中中國可望成長51%,印度成長97%,南亞其他國家則成長12%。然而,位於中東及北非的其他開發中國家可能損失近30%之出口利潤,非洲與墨西哥則分別損失21%及44%。
另今年以來歐美等國紛紛對中國出口紡品採防衛措施,一般普遍認為只要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之措施奏效,其他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即可從中蒙利;然而未受益的中東及北非等國則需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挑戰。
本系列報導之前三篇,已分別就中美紡品談判終於今年11月達成協議、中歐紡品貿易輸贏各半以及面對美歐新紡品配額制度,中國廠商何去何從等三方面探討,本篇則嘗試蒐集亞洲、非洲及美洲重要紡織品及成衣出口國未來擬採取的策略,以及各自的競爭優勢,希望能增進讀者對未來全球紡織品及成衣市場版圖變化的瞭解及掌握。
亞洲地區
日本
在產品或技術開發上均扮演領先角色的日本,出口的紡織品多屬高單價的差異化產品,雖然在數量上無法與亞洲其他新興紡織工業國家相抗衡,但其追求品質與創新研發的精神,郤相當值得其他亞洲國家效法。
儘管日本紡織產業因國內經濟國際競爭影響而產生停滯甚至衰退的情況,然而在差異化產品的支撐下,2003年日本的紡織品出口仍排名世界第8。
南韓
為因應全球紡織市場急速之變化,南韓工商業暨能源部已於本年11月8日宣布推出「2015年紡織品及成衣產業願景暨發展策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以提升競爭力。在策略中明訂在2015年要創造出在國際市場上揚名的3大成衣品牌,其高附加價值工業用紡織品的出口比重由現在的25%提升為55%,而紡織品及成衣之年出口值將增加100億美元,在未來10年內,躋身於全球紡織品及成衣之生產強國。為實現該目標,並制定下列發展措施:促進工業用紡織產品之量產;運用資訊技術提升紡織成衣產業之發展;強化設計能力及品牌競爭力;改革紡織及成衣產業之生產基礎設備。此外,高品質、高附加值價工業用纖維已列為南韓紡織業發展重點,並擬訂2015年成為世界第4強的目標。
台灣
紡織業在過去曾經是台灣重要創造外匯的產業,但在台灣內部環境變遷和全球大環境劇烈改變下,紡織業早在10年前已外移生產據點,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是台灣最早進行全球生產布局的產業之一。經濟部在推動「全球運籌電子化深化計畫」中,已選定紡織產業作為輔導對象,透過e化,將紡織業設在全球生產、行銷、研發等據點,與台灣營運總部相連結,提升紡織業全球運籌效率及整體競爭力。
近年來,面對國際競爭與成本壓力,台灣紡紗與織布產業已加速調整結構,積極朝機能性與產業用紡織品等方向轉型,以期與中國、東南亞等地的產品進行市場區隔,並嘗試開發不同的目標市場。另在成衣產業方面,業者早已體認以往低成本及大量生產的優勢不再,除積極轉向全球布局生產行銷外,也順應台灣紡織產業的發展趨勢,朝向生產機能性、高附加價值的運動、休閒服飾產品,並嘗試配合差異化產品來建立品牌,以突破所面臨的困境,更進一步開拓新的市場。
香港
在控制成本以及優勢互補的前提下,香港製造商早在70年代即將部分紡織品及成衣的生產基地轉移到珠江三角洲及全球各地。而將與工業生產有關的其他重要環節,包括:設計、市場推廣、採購以及供應鏈管理,留在香港進行,使得香港迅速成為一個製造業管理、協調以及支援中心。
另香港對於紡織及成衣產品並未有關稅及非關稅限制,業者可直接由其他地區取得原料及半成品的供應,加上香港的制度允許一些次要的製造程序在香港以外地區進行,廠商可以利用鄰近地區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使得生產更加靈活。此外,香港擁有技術熟練的勞工,以及對供應鏈各環節具深厚專業知識。
基於上述各項優勢,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長表示,對香港紡織及成衣業的前景表示樂觀,而港府將會不斷改善廠商的經營條件,減少不必要的管制,改善政府的服務,維持經濟穩定發展。
印度
目前印度紡織業就業人數達3,500萬人,紡織品出口占印度總出口值之30%。依據印度工業聯合會頃公布之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為全球最受歡迎之紡織品供應國,其次為印度。本年至9月止,印度輸美紡織品成長36%。印度紡織部長宣稱,在未來幾年內,印度紡織業年成長率將達10-15%,並期望在2010年以前達到每年出口500億美元,占全球貿易15%的目標。因印度具備纖維產品及勞工素質等方面之優勢,預期未來印度在全球紡織品市場占有率超越中國將指日可待。
為達到2010年的出口目標,印度紡織部已擬定產業發展政策,包括提供企業10%的資金補貼,以及大幅降低棉紗與紡織機械的進口關稅;此外,印度政府亦將推出「紡織業成長基金」,並成立26個成衣業培訓中心,提供免費技能訓練。另印度紡織品擬與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及英國國際發展部共同合作,實施一項「印度因應貿易全球化之政策與準備」的5年計畫,以協助其紡織業迅速發展。
為能達到印度紡織部的計劃目標,印度紡織業尚需大量的外人投資,目前已規劃推出綜合紡織園區方案,預定於2年內建立25個紡織工業園區,以吸引外資。印度紡織部並鎖定美國、日本、義大利和印尼等國,希望爭取該等國家的投資。
另印度紡織業也已展開海外設廠布局的動作,選擇在非洲及南亞等國家設廠,一方面可以適用該等地區關稅優惠,另一方面並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貿易摩擦。
巴基斯坦
歷年來巴基斯坦的紡織品為其對外貿易主要出口產品,占出口總值之60%。2004年巴國紡品出口值達85.68億美元,紡織品貿易額次於中國、香港、韓國、台灣、印尼,排名第6,而巴國為全球第4大產棉國。
巴國紡織業原預期紡織品配額取消後之出口將大幅成長,惟實際上表現不佳,出口未快速成長的原因有:紡織業技術水準低、生產成本高;未即時朝紡織品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面臨周遭國家之競爭壓力;主要出口的寢具織品遭歐盟反傾銷控訴;外資對紡織業投資不足;下游產品出口衰退使整體出口成長趨緩。
為了促進紡織品之出口,巴國政府已採取下列措施:成立紡織成衣技術發展委員會,以加強職業訓練及與國際紡織服裝研究學院建立合作關係,提供經費,以促進技術開發並提高產品品質;加強成衣出口並給予稅率之優惠;聘請國際著名棉花技術服務機構協助開發有機棉;就紡織業生產過程免徵銷售稅,且對出口導向之企業進口原材料、機械設備關稅優惠;制訂2010年紡織業發展草案;成立卡拉奇紡織城,並對外招商。
越南
目前越南有逾2,000紡織廠商,2004年紡織業收入為71億美元,預期本年紡織業收入將達86億美元。根據越南紡織品及成衣協會統計,本年越南國內消費將達15億美元,較去年成長30%。惟越南紡織業目前面臨熟練勞工的短缺,將影響越南紡織業的出口競爭力。
越南成衣及紡織業協會官員表示,明年起越南擬將紡品及成衣生產區轉移至偏遠地區,以解決城區勞工短缺的問題,同時增設高附加價值的生產線,並發展更多直銷通路,以提高競爭力並從根本改變以往嚴重依賴國外訂單的情形。
美洲地區
墨西哥
近5年來,中國紡織品及成衣出口激增,使墨西哥企業喪失其於美國市場排名第1之地位。2001年至2003年間,墨西哥紡織產業裁員25萬員工,2004至2005年間其紡織產業才緩慢復甦。鑒於墨西哥面臨之巨大挑戰促使其企業應變能力增強,預估2006年應能恢復原有之出口水準。
目前攸關墨西哥紡織產業景氣復甦之重要契機,是美國與中美洲五國以及多明尼加共和國之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運用該協定之規定,將可輸銷至年銷售額近115億美元的中美洲市場。
非洲地區
非洲國家輸美紡織品及成衣因「非洲機會與成長法案」之實施,可享有免關稅免配額之優惠,本來應該是一項利多的優惠措施,惟除了少數低度開發國家在某一固定限額內,可使用非洲國家以外第三國之紗布產品外,依規定,均必須使用美國製紗布,始能享有優惠。由於該法案中採取較嚴格的原產地規定,導致其發展受到限制。
賴索托
在「非洲機會與成長法案」優惠措施下,賴索托是亞撒哈拉國家中紡織品輸美最大國,出口值占非洲紡織成衣出口到美國總額的31%。賴索托雇主工會秘書長在今年初表示,全球紡織品配額措施的取消,導致亞洲地區廉價出口成品大量湧入歐美,使得該國競爭力大受威脅,已有6家紡織廠選擇離開該國,留下6,650失業員工。在當地投資的廠商即呼籲,政府、工會與業者應合作,尤其是政府應制訂補貼或免租金的政策,才能協助業者渡過難關。
埃及
埃及棉紡企業所占比重大,有39家國營棉紡織廠,12萬名國有紡織工業,惟因紡織業長期面臨債務負擔沈重、資金不足、設備老舊、勞動力過剩郤缺少技術性工人等難題,目前僅有25%的紡織廠營運正常。
由於埃及紡織業在歐洲-地中海居重要地位,僅次於土耳其。歐盟為發展區域經濟利益,整合泛歐洲-地中海紡織業,將於2005-2008年提供8,000萬歐元協助埃及紡織業,以改善及提高埃及從業人員及生產設備水準、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優勢的資源、吸引投資,以及協助埃及由公有制轉為私有制企業。
埃及外貿及工業部部長表示,台灣、土耳其及印度業者,特別是成衣服飾業擬在埃及投資。許多國際行銷公司在開羅開設店面以利購買埃及的紡織品及成衣。由於埃及政府的努力及鼓勵,並增設出口發展基金,預期未來埃及紡織品的出口將會大幅成長。
埃及並非屬「非洲機會與成長法案」的受惠國,但埃及橫跨亞非大陸,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並積極參與全球經濟自由化。為WTO、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東南非共同市場的重要成員;與歐盟簽署「夥伴國協定」;與泛地中海-阿拉伯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美國、以色列共同簽署「合格工業區協定」;刻與美國進行自由貿易區的談判。
配額的管理造成了紡織品及成衣生產的一個特殊移轉模式,即當有國家受到配額限制時,生產活動將移往未受配額管制地區,一旦新興地區也受配額管制時,再往下一個未受管制的地區移轉,有人形容此種模式如同早期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般,「配額」是紡品成衣製造商的水草一樣珍貴。所以歐美各國往往也將配額作為對開發程度較低的友好國家施以小惠的一項籌碼。
要在越來越競爭的全球紡織品及成衣貿易中求得生存,唯有尋找自己的利基,發揮優勢,才能具有相對比較高的競爭力,方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