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升完旗,放眼望去,操場上擠滿了做體能訓練的小朋友,有的跑步,有的做體操,有時還跳跳健康操,老師用心的爲小朋友儲備一天所需的健康能量。家中老二,長期接受這樣的訓練,練就一身好體能,現在進入國中,體適能良好,操場連跑十幾圈都沒問題,讓她擁有良好的體力去應付下一階段的考驗,真的要感謝老師的用心。
「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好」是時下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期望,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更是父母心裡對孩子期望的最高指導原則。受中國傳統士大夫觀念的影響,學業成績成為評價子女成就的重要指標。於是左腦開發、右腦開發,甚至全腦開發的課程,便成為父母荷包永遠的痛,孩子生活上的夢饜。
蘇建文等(2002)在發展心理學一書中提到,青少年階段在身體的尺寸和外形上有相當戲劇化的轉變,身高與體重的迅速發育,伴隨著身體發育所一起發展的身體運動能力(體適能)也在此時達到顛峰;同樣的,從認知觀點的智力成長來看,青少年在經過基礎的教育之後,逐漸的從具體運思期進入形式運思期,簡單來說,就是青少年逐漸的具備抽象思考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具備眼見為憑之外的對於現實世界的另一種看法;
然而,男、女性青春期快速成長的時間不同,女孩進入成長快速期是在10歲半,達到最高的成長速率是在12歲,慢慢趨緩下來是在13歲到13歲半。男性較女性晚2到3年,男性的成長快速期在13歲,最高成長速率在14歲,慢慢趨緩下來是在16歲。張鳳儀(1998);邱慶瑞(2003)認為兒童到青少年的階段,常常發現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其身體活動的能力也較強。
Oden(1968)的研究指出,資賦優異學生在一般的健康狀況、情緒反應與學業成就都顯著的優於一般學生。從這些學者的觀點來看,身體活動能力(體適能)的開發與智力的強化一樣重要。
身體的發展與發育,在兒童期,需要的是大肌肉的活動(奔跑、跳躍等遊戲型態),而非小肌肉的練習(操作遙控器、滑鼠等手指頭的動作),且活動強度必須是漸進式,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躁進,最理想的方式是每週至少三次,每次三十分鐘。
老師們利用課間時間,要求小朋友從事快走或慢跑的活動,這是種最容易又沒有運動傷害的運動方式,距離逐週增加,但不可要求完成時間,這點大部分的老師們執行的很好。在家裡,父母可以放下遙控器,陪著孩子騎腳踏車,做不同主題之旅,新港真的很適合騎腳踏車。到田間感受季節的變化與作物生長的關係(自然科學的現象),祖先的開發史與文化遺跡的前因後果(人文的關懷),這種活動不僅可以讓親子一起成長,又可以提升彼此的體適能,何樂而不為呢?假日的午後黃昏,常常看到呂主任帶著兒子騎腳踏車,邊騎還邊研究路邊的植物,好一幅天倫的畫面。
沒那麼多時間也沒關係,住家附近的空地、學校的操場、公園裡,只要一顆球,一顆親子同樂的心,半個小時、一小時都可以,跑跑跳跳流流汗,一樣可以達到運動的目的。
愛他(她),就給他(她)一個健康的身體,儲備充裕的、健康的生命能量,管他是SARS,還是禽流感,或是自殺潮,孩子們自然能一一抵擋,健康快樂的成長。
(學術資料由嘉義大學體育系陳信良老師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