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的鐘聲已經響起來了。聖誕大餐的香味向我們飄來了,撩撥著我們慾罷不能的饞慾。但是,且慢,聖誕大餐可不僅僅只是供饞貓滿足口感的。來自西方的聖誕大餐到底是些甚麼玩意兒嗎,其背後又有些甚麼講究呢?
其實在西方,聖誕大餐是指聖誕節享用的家宴。其實所謂「大餐」只不過是比平時略為豐盛一點罷了。不過,有幾道傳統食品是聖誕節所不可缺少的,像火雞、煙熏火腿、聖誕三文魚、聖誕布丁等。
聖誕節吃火雞源於美洲。據說在1620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由於當時這裡除了滿山遍野隨處可見的火雞外,幾乎沒有別的食物,於是便只好烤火雞過節。火雞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睞。聖誕節吃火雞便從此延續下來,成為一種傳統。
傳統的聖誕大餐,在最早的時候流行吃烤豬、火腿,因為在天主教國家看來,豬象徵著「富裕」。不論是早期的烤豬、火腿,還是後來的火雞、三文魚,總之都是以肉為主。因為在靠天吃飯的時期,「飢餓」是常有的事,能在一年之尾享受一頓「大塊肉」晚餐,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聖誕大餐還有喝紅酒的習慣,這一傳統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徵著耶酥基督的肉身,紅酒代表他的血。因為耶穌替人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應該被紀念的。聖誕紅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紅糖、橘子皮、肉桔、桔仁、葡萄乾等作料,然後在火上一邊加溫一邊攪拌(注意不可開鍋),最後淋上一點伏特加,起鍋之後,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想想,在寒冷的聖誕,親戚朋友互相走訪,客人進門,脫了衣帽和手套,就忙不迭地來它一杯,何其溫暖!
聖誕大餐的另一特色是甜點。如餅乾、蛋糕等。一般在聖誕節前夕就開始準備這一類食品,一家人坐在一起製作,孩子們也很愛參與這項他們覺得有趣的事。因為可以按照他們喜愛的形狀和味道來做聖誕糕點。在北歐,人們在做聖誕糕點時,就是在杏仁味的糕點裡,故意放一顆完整的杏仁,誰要是吃到惟一的一粒完整無缺的杏仁,誰就是新年的幸運之神。這就有點類似於中國人包年夜餃子的習俗。幸運之神當然是有獎品的,通常是個帶著紅蝴蝶領結的小豬型大餅乾;在荷蘭和德國則是小黑人彼得,大小有一個手掌那麼大。聖誕大餐除了可以一飽口福之外,還可以領略體驗不同國家頗具情趣的飲食文化。◇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