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歌籃2005年12月13日東京報導)今年春天中國多個地方爆發了反日運動,不過最近日本對中國十幾歲的青少年做的民意測驗顯示,上海的青少年對日本印象良好。該調查還顯示,兩國青少年的人生觀不同。
日本大型廣告公司博報堂的生活綜合研究所最近發表了今年8月對上海200名16歲至19歲的青少年調查的結果,其中上海男青少年對日本的印象,依次是動畫片、高科技、櫻花、經濟繁榮、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等。女青少年對日本的印象依次是櫻花、動畫片、富士山、經濟繁榮、高科技、國民團結等。男女都因日本人禮儀端正和勤勞有良好印象。
*上海青少年受日本影響較大*
日本中國研究所研究員中島宏對這個調查結果沒反映今年春天上海也出現的反日活動有這樣的解釋。他說:「上海是中國富裕的地方,也有很多瞭解日本的渠道,而且上海青少年主要是消費者,他們受日本文化的影響比較大。」
澀谷是東京一個青少年喜歡聚集的地區。博報堂這次也對東京作了相同人數和年齡的調查,結果顯示東京的青少年都有手機,他們和上海7成持有手機的青少年一樣,每月支付的電話費約占零用錢的兩成。但雙方人生觀卻不同。
東京的青少年,無論男女,希望領取容易獲得的專業執照和找個安定工作的人相當廣泛;而上海的青少年想從事電腦行業、當教師、醫生和當老闆、作高級白領的男女青少年都相當普遍。
*GDP增長速度不同影響人生觀*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學部經濟學教授司馬純詩認為,中日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度不同,造成了彼此青少年不同的人生觀。
司馬純詩說:「GDP生長速度高的時候,人對將來有希望,給年青人的感覺完全不同。但在日本,現在大概已經沒有那種希望了。」
記者:「日本經濟高度發展的時候,是不是也是有那種希望?」
司馬純詩:「也是,也是,就是那個樣子。在1950年代,日本人就是那樣,對將來有很大、很大希望。」
*日本女孩願做家庭婦女*
博報堂的調查結果還顯示,上海和東京的男青少年雖然都最喜歡溫柔的女士,但上海的男青少年也喜歡性格積極的女士;而上海的女青少年最喜歡有才能和有男人味的男士,日本的女青少年則最喜歡溫柔的男士,並把作家庭婦女作為選擇職業的第五志願。
司馬純詩認為,這是日本社會原因造成。司馬純詩說:
「在上海,女人的機會是很大的。但在日本,女人在外面幹起來沒那些希望。譬如你能幹、幹得好,也會得到社會地位的話,她們也拚命地幹。但如果叫男人拚命地幹,自己到家庭裡幫助這個男人更好的話,那就那樣幹。年青人在社會的情況也不同,上海人有許多人想要到外面競爭;日本人對外有興趣,但是生活上還是想要在國內。」
上海與東京的人均收入如果從物價差異考慮,可能達到的實際生活水平差不太多,但雙方的社會競爭體制和文化背景、價值觀有差異,司馬純詩說,他對博報堂這一調查結果沒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