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8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夏明珠報導)因為兩名少數族裔少年意外死亡所引發的巴黎郊區暴亂,突顯出法國深埋在族群融合表向下的種族歧視,以北非裔居多的法國外來移民,對這個他們也曾經懷抱期待的社會,從憧憬和夢想,到如今只剩下壓不住的憤怒與仇恨,他們的不滿,原因很多,在就業上長期受到歧視,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
Sadek住在巴黎郊區一個名叫Saint-Denis的地方,他最近辭掉雜貨店的工作,因為他已經厭倦了整天扛貨物爬樓梯。Sadek三十一歲,有高中畢業的教育程度,他認為自己可以勝任不只是純勞力的工作,不過他很清楚他的選擇不多,原因很簡單,他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阿拉伯裔。他想過利用網路匿名的特性,或許可以隱藏外來移民的背景,在這種狀況下,他得先給自己取個假名字,他不想這麼做。
Sadek的故事說明了回教移民在法國就業市場上面臨的處境。他們的身分是法國國民,但是長相和名字透露出他們的祖先不是法國人。在那個社會上,Ali或是Rachid是不可能和Alain或Richard享受一樣的機會。法國禁止種族歧視,不過只要看看商店或是辦公室裡工作的人,法國有沒有種族歧視一目了然。
官方數字可以證明,種族歧視確實存在。根據法國就業統計,法國外來移民的失業率,硬是比原生的法國人高出了百分之五。法國一個倡導族群平等的團體揭發法國有發很多企業主,在徵才的時候,會直接把那些名字一看就知道是外來移民的刷掉,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他們。這種狀況在零售以及醫療業裡特別普遍,有些根本不需要和顧客接觸的工作,也會如此。許多公司認為外來移民沒有辦法勝任和行銷有關的工作,因為他們不了解法國消費者的心理。
一位阿拉伯裔的商人兼作家說,在法國,如果你一眼就被看出來有阿拉伯的血統,你恐怕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很多年輕人,第一次吃閉門羹的經驗是在上夜店的時候,他們在門口被人檔下,說他們不能進去,多數人第一次碰到這種狀況,就算心裡不大高興,通常也都算了。不過兩、三次之後,她們一定會愈來愈火大,等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因為相同的原因,他們連工作都找不到,憤怒轉為怨恨,沮喪變成偏執,這個時候,即便和種族無關的拒絕,也會被曲解成是種族歧視。法國有無數個移民扶助機構,儘管如此,法國的種族融合政策顯然是失敗的,這不只是一般人的感受,就連政府的監督機構都這麼認為。
一個阿拉伯裔的年輕女子說,融合這個概念本身就帶有種族歧視的味道,他們家在法國已經好幾代,早就是法國人了,難道就因為他們的膚色和種族不一樣,他們就永遠是需要被融合的對象,極力倡導種族融合的法國,種族隔閡卻是那麼的顯而易見,法國電視上,看不到一個非洲裔或是阿拉伯裔的主播,法國本土選出的國會議員,也全都是白人。不過再絕望的時候,永遠有不放棄希望的人,這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動力。
位在巴黎郊區一個中下階級住宅區的Lycee中學,學區內失業率高達三成,學校有七成的學生是外來移民的子女,面對這些在一般人認知當中,背景和素質比較差的學生,學校並不氣餒,它們透過締結姊妹校以及參與學術機構研究計畫,努力的替學生爭取學習的機會,也爭取成功以及脫離貧窮的機會,從他們的畢業生高於全國平均的成績以及入大學之後的表現上,可以看出他們努力的成果。
不過,要脫離貧窮,單單受教育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就業的機會,法國政府現在著手規劃保障少數民族就業的新法律,不過法律究竟能發揮多少效果,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讓人很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