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3日訊】
課文8.3
作 中 庸, 子 思 筆。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ù yì
(譯文) 孔子的孫子子思作《中庸》一書,講的是公平合理,不偏不倚,永不改變的道理。
(註釋)
1.中庸:書名。
2.偏:偏差。
3.易:改變。
4.中:不偏不倚。
5.庸:平常;指中和常行之道。
(故事) 田園詩人
傳說子思在寫這本書之前,腦海中就有了十六個字的「心傳」。「心傳」是由堯傳給舜,由舜傳給大禹,禹傳給文王,文王又傳給周公,周公再傳給孔子,孔子傳給曾子,曾子再把它傳給子思。子思又把它傳給孟子。《中庸》這本書對華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在東晉時期,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田園詩人,名叫陶淵明,字元高。他的家境貧寒,只好去做官,賺些俸祿來維持生活。
陶淵明當縣令期間。因他很喜歡喝酒,所以就命令百姓種釀酒用的是粟米。妻子知道後,便勸他:這樣做會使百姓挨餓。他覺得妻子說得有道理,於是,他決定讓百姓用一半地種稻,一半去種粟米。
有一次,上級官員要來檢查他的工作情況,屬下提醒他應該換上比較氣派的官服。陶淵明聽了非常感歎,他說:「我不能只是為了那小小的五斗米,就向上級官員獻慇勤!這不是我做人的原則。」他收拾妥當,棄官回家,過著鄉村清苦的生活。
潔儉,淳樸的鄉村生活,陶冶了他的情操,使他寫出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表達了清苦幽靜的田園生活和他內心安寧的世界。真可謂是一個具有人格的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