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9日訊】(據中華網11月29日報導)近日,將於12月31日舉行的齊秦“北京過年”演唱會主辦方公佈了票價定位,最低100元,最高680元,中級票全部在280元至380元區間。這種低價入市的姿態無疑動搖了流行演出市場長期以來形成的價格標杆,在業內形成衝擊。
見招:十演九賠回歸合理價位是演出公司自救也是救市
12月向來是北京音樂演出市場的黃金時期,今年將有鄭鈞、邁克爾•波頓、劉若英、黎明、帕瓦羅蒂、齊秦六場大型個唱和《電影之歌》、《吉屋出租》等音樂劇。記者通過對比發現,上述大型演出的最高票價基本都衝破1000元大關,有的甚至近3000元。齊秦演唱會票價在高、中、低各檔位的橫比中都是最低的。為什麼如此定價?一味降低成本是否意味著降低質量?究竟什麼才是演出市場的合理價格?記者採訪了該專案主辦方負責人原始,他從一張小小的門票揭秘演出操作背後的大學問。
演出市場放開後,近三年北京的各種演唱會數量呈現“井噴”態勢,但是真正賺錢的項目鳳毛麟角,屢開屢賠成了惡性循環。原始說,十演九賠,這個市場已經糟糕透頂,早已沒有暴利這回事了,要是還把票價定得讓老百姓望“票”興歎,演出商只能盯著大額票面望梅止渴,最後砸在手裏變成贈票。“市場繁榮需要各方面共同培養,香港流行演唱會票價最高才500港幣,卻可以連演十幾場場場爆滿。”所以原始強調,制定符合實際購買力的合理票價,最大好處是逐漸養成觀眾的購買習慣。
綜合近年北京演唱會的票價發現,最高1280元、1580元早已習慣成自然。原始跟記者交了個底,“甭管號稱多麼大製作、大手筆的演唱會,實際投入成本基本都在200萬元左右,一般演出商在定價時都會把利潤率定到總票房的70%到80%”。原來如此,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香港賣三四百港幣的演唱會照搬到北京來卻要賣上千元。
拆招:降低成本、放棄暴利使票價更合理
原始強調,齊秦演唱會以低價入市絕不等同於簡單粗暴地降價打折,而是經過嚴格計算、努力降低成本後使票價更趨於合理的一種行為。
“首先降低利潤率。把利潤定在總票房的70%甚至80%,現實證明已經不可能實現;其次是從各方面降低成本。”消費者購買一張演唱會門票,無論票額100元還是1000元,都分攤了大大小小上百項的成本,大到舞臺、燈光、音響,小到宣傳品印刷、裝台民工工資、盒飯等費用。此次演唱會主辦方這次給消費者“減負”的方法是儘量“國產化,一般港臺藝人來內地所有工作人員多要自己帶,差旅費用驚人。我們通過跟齊秦多次合作的磨合,服裝、髮型、化妝都用內地工作人員,提詞員、助理也都培養我們自己的員工替代。”
官方聲音:演出公司不能靠贊助生存
就齊秦演唱會主辦方主動降低票價定位這一舉動,記者電話採訪了文化部市場司娛樂演出處劉曉東處長,他認為:“這種取向應該肯定。演出公司這種行為有利於票價向理性回歸,是對新頒佈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的呼應,也體現了對市場的尊重、對觀眾的尊重。”
劉曉東強調,首先必須明確好演出一定要有好價格,只要物有所值,不能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預。如何定價是經營學問,需要演出經營者自己摸索,但是,“演出公司是不能靠贊助生存的,只有靠票房才是生存的根本”,因此告別暴利,尊重市場規律和觀眾的實際需求,才有可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記者問劉曉東對北京演出市場的票價現狀如何看待,他說:“有下降趨勢,這也是新出臺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相關政策造成的必然結果。政策內容打破了過去演出市場壟斷式經營,大家都得靠真本事吃飯了;而過去層層倒賣批文的現象不存在了,客觀上也為成本下降提供了空間。”但是劉曉東也坦承,“現在仍存在強勢市場主體利用目前的強勢地位,對市場規範化造成了消極作用,票價依然居高不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