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牆「病重」 無錢「醫治」

標籤:

【大紀元11月2日訊】聯合國被列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晉中平原的平遙縣。平遙古城牆不到一年時間內發生兩次坍塌,去年10月的坍塌處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前趕工修復完畢,今年9月的坍塌處,仍在等候資金來修復。

今年7月出爐的險情評估,指出了50多處隱患,其中有26處隨時可能坍塌。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用於文物保護,坍塌處還待修復,要解決坍塌隱患難上加難。

據中新網報導,去年10月,平遙南城門一段長約15米左右的古城牆轟然坍塌;今年9月末,平遙古城牆又一次倒地,對於平遙城牆前後不到一年時間內兩次坍塌,有關部門的常用解釋是,前者是清末「豆腐渣工程」,後者是連續大雨造成牆體脫落。

山西省文物局文保處處長董養中表示,「南城門倒塌後,專家對坍塌的牆面細緻分析後發現,組成牆面的磚有六七種不同的規格,有些是明代的規格,有些是清初的,還有清末的。這說明這段牆面在歷史過程歷經了多次維修。」磚塊規格不同,砌成的牆面就會不平,更容易發生險情。

今年7月,對平遙古城牆各段牆面險情評估結果公佈,在平遙古城的甕城、角台、馬面、大牆及便門等處存在危險點50多個,其中特別嚴重的危險點26處。

山西省文物局古建築負責人白某稱,「目前,50多處隱患均沒有得到任何前瞻性保護,9月底坍塌的一處就是26處中的一處。」特別危險的那26處城牆,在沒有及時、妥帖的補救措施的情況下,只要稍稍遇到外界的影響,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

在平遙古城牆第一次坍塌時,山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員透露,坍塌事件責任主要因為保護資金不到位。

當時平遙古城主要由當地旅遊部門經營管理,文物保護只能等待國家撥款;而第一次古城牆坍塌事件發生後,雖然平遙縣組建了「平遙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但最終能夠真正用於保護的錢卻不多。

平遙縣文物局李樹盛局長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資料:門票收入29.7%將返還給個人景點(平遙縣一部分景點為個人開發,施行「一票制」後需返還給這些景點一部分門票收入);再扣除文物局、旅遊局人員工資、公務費用、旅遊宣傳費用;剩餘的才能用於文物保護。

平遙縣文物局透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有關部門對平遙進行過一次大修,但申請成功後反而無足夠資金進行修復。

白姓負責人介紹,9月底坍塌的平遙城牆一段,同樣因為遇到資金困境,至今仍在等待修復。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元前827—782年的周宣王時期,西周大將尹吉甫曾屯兵於此。明代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在原西周舊城基礎上擴建到今日的磚石城牆。古城池平面呈方形,城牆圍長6157.7米,約合12.3華裡。由於甕城共有6座,形成烏龜形狀,故有烏龜城之說。@(//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山西平遙古城牆再次發生坍塌
中國著名古塔之三十四:全國第一高塔─汾陽文峰塔
母親河水已成「醬油湯」
【名家專欄】中共投資斯里蘭卡和借貸的陰暗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