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目前的地理分佈來看,「荷花」確是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原產植物無疑。但是若從古籍上的許多記載,如完成於距今約三千年前的我國古書『詩經』上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和「彼澤之波有蒲與荷」等推測,則似乎在史前時代,北方低陷濕地的湖沼中,像我國黃河流域等地也有不少野生的荷花。這不僅告訴我們荷花與人的生活早有關聯,而且還可據此推知:地殼確曾發生過很大變動,才會迫使荷花向南遷移。
現代人,常把荷花也稱「蓮花」,大家都有蓮、荷同指一種植物的觀念。其實,根據『詩經』和『爾雅』等古書解釋,它的本名應叫「芙蕖」,另有水芙蓉、水芝、水芸、澤芝、水旦、水華和玉環等別名。至於「蓮」和「荷」,只是分別指它的果實和莖而已。後來由於一再以訛傳訛,才使現代人習慣把整株植物叫做蓮花或荷花。又因為這種花盛放於夏季,到了秋季,花雖殘,種子(蓮子)卻成熟了,所以又有「夏荷」、「秋蓮」等稱呼。
在植物學上屬睡蓮科的荷花,是一種宿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盛開時,花莖把花朵高高舉起突出水面,和又圓又大的綠葉同時挺立池中,隨風搖曳,風姿綽絕,是古今文人和畫家吟詠、描繪的重要對象。除了特別訂定農曆六月廿四日為荷花生日,稱「觀蓮節」,大事活動外;同時還在月令裡,明訂荷花為六月當令之花,把曾是採蓮女的美人兒–西施,視為六月蓮花神。
蓮的花,全是重瓣的,通常有十六片花被,花瓣和花萼區分不明顯,多數是粉紅色的,少部份為白色,另有極少數呈鵝黃色的,則屬稀有名貴品種。 它的雄蕊很多,環生在杯狀花托外圍。花托表面布滿了許多小圓孔,雌蕊就藏在那些孔裡。
荷花的開花習性是很有趣的,通常在清晨五、六點鐘忽的盛開,稍後又漸漸閉合,到早上十點左右即閉合得好像末開的花苞一般。然後一直要到第二天黎明時分,才又再度開放,這一開則可維持到隔天中午,之後花瓣開始一片片凋謝。這種開花習性,還和日照有關,如果天氣陰晴有了變化,開放情形也會隨着改變。
田田荷葉則是從它的根莖–『藕』的節上長出,葉片背面中央有長柄,葉柄和花梗都有突起短刺,雖然可以防止水生動物咬食,卻避免不了人們把它拿來做香氣撲鼻的「荷葉粥」以及調製別具風味的「荷葉排骨」等佳肴。
秋季來臨時,所有花都凋落了,每個花托也已膨大成為蓮蓬。在蓮蓬表面的一個個小孔裡可以取出蓮實來,一個蓮蓬大約有二、三十粒蓮實。剝開蓮實的硬種皮,裡面是橢圓形的種子,也就是俗稱的蓮子。蓮子成熟時,蓮蓬重量增加,如果沒有及時採摘,蓮梗便會折斷,連同蓮子一起掉落水裡。落入水中的蓮子很快會發芽生根,長出新的幼小植株。荷花就是靠這種自然安排,輕易地完成傳宗接代的神聖使命。 蓮子因有堅硬種皮保護,所以能夠長期保持生命力,歷經數十年甚至百、千年之久仍能萌芽開花,是所有種子植物中,種子壽命最長的一種。
根據文獻記載: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十一年時,為了答謝援助我中華革命事業的恩情,特地選了四顆蓮子送給日籍友人田中隆氏,結果被視為傳家之寶,珍藏了二、三十年,到四十八年九月間,才由他的兒子–田中隆敏,轉贈給該國的荷花專家大賀一郎博士栽培。當時雖然蓮子已呈醬色,但是經過大賀氏細心培養以後,其中一顆竟在三年後,即五十一年於東京近郊的大賀府荷花池中綻開,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又據七十二年八月廿六日中國大陸的新聞報導:遼寧省大連市植物園的花房中,盛開了一朵蓮花。這朵乍看下,並沒什麼了不起的蓮花,轟動了整個大連市,群眾爭相前往觀看,植物園門口大排長龍,中共公安部門出動了大批警力才得以維持秩序。
這朵蓮花有什麼特殊呢?原來它是由一千兩百年前的一個古蓮子培植出來的。據中共考古學家表示,在五十多年前,遼寧省新金縣的一座唐朝古墓中,發現幾顆乾硬蓮子,這些蓮子一直被保存在考古部門的櫃子裡,直到近年才被中共科學院地球科學部的一位專家發現,他建議不妨試驗一下這些蓮子的生命力。
這些蓮子經大連市植物園慎選了三粒加以培養,經過一百一十天成長茁壯,終於綻開花徑16.5公分,比現代蓮花略小,卻仍有十六片花瓣,邊緣顏色較深,基部較淺,整個呈粉紅色的花朵。三粒蓮子都發育良好,從發芽到開花結果,比新鮮蓮子略慢一點,生長卻都很旺盛。如果事先不說明這三顆蓮子的歷史,很難想像它們已經過了一千兩百年的休眠。(//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