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九日專電)隨著世界貿易組織「杜哈談判」進展,界定台灣經濟發展程度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台灣堅持開發中國家地位,以爭取更大彈性及較低的承諾,但可能會遭遇相當阻力。
專家分析,在農業談判中,台灣主張開發中國家地位可能性較高,但在開放非農產品市場上,台灣仍期望享有開發中國家的彈性與保護將是障礙重重。
事實上,從加入WTO第一天,台灣就有「定位」問題,台灣根據WTO的「自我宣示」原則,強調開發中國家地位,但台灣在入會已宣示,「不會主張WTO協定給與開發中國家的任何權利」。由於尚未觸及實質貿易利益,各會員國刻意迴避這個敏感問題,但杜哈談判已接近最後協議的關鍵期,台灣必須要面對現實。
根據農業及「非農產品市場進入 (NAMA)」談判的現有方案,開發中國家的關稅減讓幅度及對敏感性產品市場的保護,條件都優於已開發國家,台灣當然希能維持開發中國家地位。
但在許多WTO會員國眼中,以台灣第十五大貿易國地位,製造業及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卻仍要享受開發中國家的待遇可能不太合理,特別在以工業產品為主的NAMA談判中更是如此。
以歐盟昨天提出的NAMA談判方案為例,開發中國家的關稅減讓系數為10,沒有任何彈性,適用所有產品,其結果之一就是未來最高關稅不會超過10%。
「先進開發中國家」的系數也是10,但享有彈性,實際關稅削減幅度低於已開發國家,以及最高關稅不超過15%。至於貧窮及低度開發國家則享有更大的彈性,或不須作任何讓步。
從歐盟的方案分析,如能列入先進開發中國家,對台灣而言將是有利的發展,但歐盟貿易執委曼德森每次公開提到先進開發中國家時,都點名巴西與印度,從未提及台灣與韓國,說明了歐盟認定台灣屬於已開發國家,歐盟官員私下也表明了類似態度。
美國官員對台灣宣稱為開發中國家也有所保留,他們甚至置疑,台灣在入會時已承諾放棄開發中國家的權利。
而巴西早在去年處理玩具特別保護措施一案時,就將台灣從開發中國家排除。
因此,台灣在NAMA談判中要以開發中國家自居,整個情勢可能不十分有利。
在杜哈回合NAMA中,出口導向的台灣基本上採取攻勢,期望透過全球進一步開放市場,擴大出口,因此目標與已開發工業國一致。但台灣同時希望能在開發中國家的保護傘下,對汽車零組件、漁產品等敏感性產品的高關稅作較小的減讓,只是不知這個「面面俱到」策略是否能奏效。
南韓韓的經濟發展程度及型態、貿易規模與台灣相似,由於已加入有「富人俱樂部」之稱的「經濟暨貿易發展組織 (OECD)」,韓國在NAMA議題上採取已開發國家地位,但在農業談判,堅持開發中國家立場。
台灣駐WTO代表團一直密切注意台灣定位問題,並預期可能會遭遇阻力,但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在最近會議中也公開發言,提醒會員國台灣仍是開發中國家。
專家指出,台灣的農產品進口關稅及保護遠超過工業產品,如接受已開發國家的待遇,台灣農業將難以承受,但以台灣的農業型態及南韓的經驗,台灣被接受為開發中國家比較樂觀。9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