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經濟忽視環保 後遺症浮現

人氣 5
標籤: , ,

【大紀元10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迅速成長,但隨之而來的環保問題日益嚴重。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仰賴重化工業增長,但重化工業消耗資源且污染環境。中國專家警告說,如不迅速轉變這種增長方式,人類有史以來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系統最大的破壞,將可能出現在中國。

早些年到過北京的人,相信都會對北京市區灰濛濛的景色印象深刻,這就是北京最為人詬病的空氣污染問題,而主要禍首之一來自首鋼廠。

位於北京西郊石景山地區的首鋼廠,佔地十平方公里,員工十二萬人,二零零四年集團銷售收入六百一十九億元人民幣,曾經是中國國有企業「承包為本」的樣板,佔北京市財政收入二十分之一。儘管首鋼對北京極具經濟價值,卻是污染北京空氣的殺手。

據統計,二零零四年北京空氣質量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僅佔全年百分之六十二點五,首鋼所在的石景山地區,則僅佔全年百分之五十點四,為北京市倒數最後幾名。

為了降低對當地環境的衝擊,近年來首鋼投資十五億元人民幣治理環境,但成效不彰。為迎接二零零八年奧運,中國決定將這個龐大污染源遷出北京。

類似首鋼廠這種既是北京經濟命脈、卻也是當地主要污染源的例子,在中國各地極為普遍。儘管這些年來中國政府意識到污染問題的危害性,並採取措施嚴懲污染製造者,但中央政策往往無法徹底落實。中國地方政府仍以經濟發展為首要任務,環保工作至今依然被漠視。

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來自於重化工業的快速增長。二零零四年,中國第二產業(工業、製造業)佔GDP的比重近百分之七十,其中重化工業增加值佔近四成。重化工業的特點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不僅資源及環境付出的代價過大,資源生產率過低,而且從二零零二年起中國出現污染全面回升,以及日益惡化的煤電油運瓶頸。

中國大陸生活環境已經為經濟發展付出慘痛的代價,統計顯示,目前中國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列為世界第一、二位,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受酸雨危害,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呼吸嚴重污染的空氣,大陸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類水質斷面超過百分之四十。

根據中國科學院二零零二年的測算,大陸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中國GDP的百分之十五。另據二零零四年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各國「環境可持續指數」 (ESI)顯示,中國在全球一百四十四個國家和地區中僅居一百三十三位。

更可怕的是,中國環境保護總局一項研究指出,中國每年有超過四十萬人死於空氣污染。研究還發現,中國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生活在二級以上的污染城市,一億一千六百多萬人居住在三級污染城市。二級污染會影響人體健康,三級則非常危險。

此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一切向錢看」的迷思下,地方政府都將「招商引資」視為重要工作,在政策上逐漸向一方傾斜,於是任何浪費資源及污染環境的做法,都可以借「發展經濟」名義暢行無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說,錯誤的政績觀將「吸引外資」和「出口」當成考核官員的首要指標,出口污染環境的產品受到優惠的「出口退稅」公然鼓勵,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外商投資企業被奉為上賓,並得到低稅率的優惠。在這樣的政策指導思想下,中國當然會面臨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困境。

專家認為,中國必須打破「招商引資第一」的觀念,打破服從低技術的國際分工觀念,不允許其他國家向中國轉移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項目,也不再允許向外出口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產品。中國還應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超越「高資本投入、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生產模式。

多年來中國大陸一味追求經濟發展,致使環保議題與相關工作長期受到忽視,而這種「犧牲環保、成就經濟」發展模式的後遺症,現已一一浮現,同時,除了許多棘手的環保問題外,環境惡化也將進一步危及經濟穩定發展,甚至侵蝕既有的經濟成果。

未來中國仍將面臨環境污染、土地過度開發、土地荒漠化以及現代工業污染等問題,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尋求一平衡點,將是中國政府一項嚴峻的挑戰。

相關新聞
刻玉雕瓊第一香
移民問答(293) 先生交了I-485﹐太太在中國的情形
金泰熙電影處女作「中天」在北京開鏡
林佳龍:將在中市東區打造流行影音商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