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二十八日專電)雖然全球企業一窩蜂搶進中國設廠,但一位在蘇州投資的新加坡企業家林榮基今天在聯合早報投書,指中國正遇到工資不再低廉、勞動力日益短缺、員工提高品質意識薄弱、廠商的附加增值稅負擔沈重及長期處於能源危機邊緣等諸多問題。他質疑這個「世界工廠」還能維持多久。
在林榮基的「世界工廠還能維持多久」文章中首先指出,過去中國是以廉價勞工來吸引外資,但現在沿海地區最低工資已經急速攀升,許多城市的最低工資都已增加到人民幣六百元(新台幣二千四百元),遠比東南亞和印度半島許多國家還高,而且還沒有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計算在內。
另外,文章表示,許多外資企業在投資中國時往往忽略「五金」或「六金」條例,中國政府強制企業要為員工繳交住房公積金、養老基金、福利基金、教育基金、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各項基金和支出,這些基金的總和,在某些地區高達基本薪金的百分之六十五,最低也有百分之二十二,企業平均每發一元工資,須加附零點三六元的各項基金,成為企業沈重負擔。
林榮基說,除此之外,每年會計師還必須為有盈利的企業,按當年的利潤,預先提撥百分之十的盈餘公積金和百分之五的職工獎勵福利基金,總計百分之十五,作為企業的特別資本備用金,地方政府可以隨時要求企業繳交全部或部份備用金,作為當地勞工的福利。
除了工資不再低廉,中國也出現勞動力日益短缺的問題。
文章指出,過去大量農村人口移往城鎮,有些都市甚至有勞力過剩問題,但現在許多沿海工業城鎮已出現勞工短缺現象,深圳和其他廣東省市更出現缺人、缺電和缺水的「三缺」現象。
文章認為,這主要是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造成獨生子女不願意吃苦,參與勞動。
此外,文章也批評,中國員工的提升品質意識非常薄弱。
文章舉日本和四小龍崛起,都是政府大力提倡品質意識,鼓吹「質量第一」,但中國卻沒有任何鼓吹質量的運動,地方政府只顧加強經濟發展力道,加快生產力步伐,企業只顧大量投資、提高產量、謀取更大利潤,根本不管產品品質如何,造成中國製造的偽劣低廉產品充斥全球。
文章更指出,中國國稅局向廠商課徵「間接出口(轉廠)及直接出口不予免抵退稅額的進項稅額轉出」附加增值稅,等於在原來增值稅制度下,加收大約等於一般出口產品售價百分之二到三點五不等的增值稅,而且法令不斷修改,不同省分、不同鄉鎮還有不同的制度與作法,讓廠商負擔沈重。
文章表示,隨著經濟過熱和能源開發緩慢,中國已陷入能源危機深淵,成為胡溫政權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