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4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報導)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布朗日前預測,如果中國經濟繼續按照百分之八的速度增長,那麼到2031年,中國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現在的水準。但他同時警告說,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美國相似,如果中國能源結構和消費結構不改變,中國人均收入趕上美國會是世界資源和環境的「一場災難」。中國經濟發展是否應該走美國的道路?下面請聽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邀請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斗教授和成都「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記者:胡星斗教授,華盛頓的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布朗教授說呢,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呢,不應該按照美國的模式,也不要模仿他的消費結構以及能源結構,如果中國完全走美國的路的話,這可能對世界的資源和環境造成嚴重的災難。胡星斗教授,您覺得中國是不是不應該照抄美國的這個發展模式、他的經濟結構以及能源消費結構呢?
胡星斗教授:布朗先生的結論呢,經常是給很多人很多震撼的感覺。布朗過去也提出來這個誰來養活中國的一些問題,他對這樣的一些語法,有時好像也感覺到有點過分,但是呢確實又能夠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就像你剛才說的,他指出,中國不能同等美國的發展道路,我想在這方面對我們是有一些啟示的。比如說像歐洲的發展的模式,或許對我們中國呢可能是更加有借鑒的意義,他們更加注重環保,更加強調整個社會平等,說城鄉差距吧,他那個地方根本沒有什麼城鄉差距了,就整個社會是非常公平的。
記者:楊欣,就是布朗也說呢就是中國不應該僅僅追求經濟的成長率,GDP的增長率,應該注意到環境保護。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突飛猛進,你覺得是不是獲利了這個環境的影響呢,應該要追求綠色的GDP呢?
楊欣:確實中國在前二十年的改革發展之後,就是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呢這種發展確實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包括就是一些礦產資源、能源以及包括水,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你比如現在就是整個中國的那些水資源貧乏,但是呢就是說在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對水的這種保護,對水的污染特別嚴重,特別在越是發達的地區,水的污染相對的話還更加嚴峻。在中國後期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這個因素,一個是能源、一個是環境,只有這樣的話中國才能走上發展的道路。
記者:胡星斗教授,中國政府現在也意識到這個城鄉的差距,這個貧富的差距,縣在城鄉人口呢,據布朗報告說,沿海的城市居民呢這個收入,可能要比那個農民的收入,實際上要高五倍左右,怎麼樣能減少這樣一個差距呢?中國政府似乎也在做這個,你覺得具體應該做些什麼才能減少城鄉之間的差距呢?
胡星斗教授:中國這個基層的城鄉差距呢是非常大的,我們一般都認為城鄉差距在五、六倍以上,如何縮小差距?我想解鈴還要靠繫鈴人,造成城鄉差距的原因是什麼?這些主要還是各種不合理的體制,制度所造成的。是由於某些農民的一些正當的一些權利被剝奪所造成的,所以如何縮小城鄉差距呢?我想還是要通過改革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著手,比如說應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農村的教育義務教育的體制、改革這個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的這樣一些制度,還有呢,要還農民很多的權利,比如說農會要有經營自主權,現在在很多地方,農民缺少真正的經營自主權,比如說那個承包地,他不能夠轉移承繼他的用途,可以說農民的這種經營自主權受到限制,還有農民進城務公權利啊、還有農民子弟受教育的權利、還有農民他對於積存的這樣的財產,他有沒有這種自治自主管理的權利,我想呢,他是要從制度和管理的方面入手,才能夠逐漸的解決農民的、農村的經濟比較凋蔽的這種狀態,才能夠讓農村煥發出生機來,才能夠縮小城鄉差距。
記者:楊欣,就是中國現在沿海地區,像上海啊、廣東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比較注重環境的啦,因為他發展比較快嘛,環境破壞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是呢是不是有些趨勢就是說,有些污染內地轉向,從沿海走向內地這個情形呢?
楊欣:這個問題,應該是普遍存在的。因為沿海的經濟發展不錯的話,他把一些就是低附加價值的還有高能耗的高污染的企業可能就往那些西部啊、中部啊和偏遠地區啊轉移,以前這些污染就在城市的工業區,那現在就是很多的農村,他的污染源呢高於城市,那這種的話,對鄉下也是很不公平的。
胡星斗教授:中國現在在環境方面,已經造成了很多的災難了,老百姓得癌症的比例啊是大為上升,很多地方的人喝不到乾淨的水,這個中國的國土可以說,是四分之一的國土資源都已經沙漠化了,或者是荒漠化了。可以說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生存的空間是越來越狹小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國如果再不改變這種發展,不能夠向前人、向美國那裡去吸取經驗教訓,如果不能夠走向那種歐洲式的那種更加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話,那麼對於十幾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那可能最終呢是一個災難。雖然經濟上去了,但是我們可以說是得不償失的,我們付出的代價、資源的代價可能是更大的。
(以上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