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1日訊】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啓:如果一個機構在最後一刻履行不到合約所簽署的責任,通常的做法是减少另一方的損失或者給另一方選擇一些可行的方案。至今聽到酒店方面的解釋(並提出轉換地點),但是如果有舉辦過類似活動的團體都知道,不是說轉換地方就可行的。公開的活動之前一日,再加上一些外國來賓,他們亦不熟悉香港的環境,所以在最後一刻不是說(地點)改就改的。而最後一個可行的方案就是另一方表示願意接受酒店水漬,但如果酒店方面都仍然堅持不租借酒店的話,很明顯酒店有毀約的心。
酒店必須拿出酒店水漬的發生日期、水漬期間場地有否被租用、水漬維修紀錄等等證據。如果他們不拿出證據來,責任就在港麗酒店一方。表面看上去是毀約,但背後牽扯到侵犯了很多基本權利、基本人權,從這個角度去看即使只是表面的證據,已經足够構成侵犯人權事件。所以希望港麗酒店提供有關證據,但是,即使該酒店是受到背後的壓力,亦不敢説出來。
商界自己破壞營商環境
從這個問題升級到整個特區(政府)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决心及言論自由權力受損的情况上看,(特首)曾蔭權有責任出來搞清楚這些問題。因爲在曾蔭權的政綱裏面,有一條是「保證香港公平競爭」,如果有商界因爲一些政治壓力,無論是主動限制或是被動的受到政治壓力、無選擇性的做出選擇的話都會影響到香港的營商環境。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亦應該主動了解此次事件。在香港,即使遭遇類似事件的當事人亦未必願意站出來,表示我是受壓(者),或表示我正在自我審查,在這樣的環境下,當局制訂一些預防措施就更加重要,除了(事發後)監察之外,事前的預防措施亦很重要。在外國有一些圖書館,因爲需要管理一些敏感資訊,所以他們之間就會簽署制訂一些圖書館行內的準則。一旦有了準則,即使有來自任何方面的壓力,他們都可以利用在人權、資訊方面所定下的行內準則來回絕對方,所以無形中可以起到預防作用。曾俊華與旅遊發展業及酒店業應訂立人權法案來避免將來同類事件發生,或可以引用此方案解決一些人權或受壓等問題。從長遠角度來看,需要在此方面做一些功夫。因爲已經有一個國際性會議因爲政治壓力或宗教信仰等因素,而不能正常行使他們的言論、集會來傳播資訊,而香港就應該作出一些防備,防止(類似的事件再)受到阻礙。
籲各國領事杯葛有關酒店
如果酒店提供不到一個可以令到公衆接受的解釋,那麽消費者亦可以利用自己的消費權益來表達。例如靠近港麗、萬豪酒店的英國與美國領事館就不應該再與他們交易。如果港麗酒店在一定的時間內拿不出一些合理的説明事件原因,那麽英國及美國的政府有責任,至少他們本身可以做出不使用該酒店的杯葛行動,來向公衆表示他們不支持一個自願自我審查及審查別人行爲的酒店。在當日來參加會議的一些領事館總領事及官員,都應該在該國報告中紀錄此事件,反映及指出該事件。
一個社會如果强調言論自由,並不只是(事後)追究責任這麽簡單,而是要(事前)預防。希望做出預防措施。
不要以爲中國(共產黨)在香港所講的「和諧」是一個真正的和諧,大家一定要明白它們的「統一戰綫」的策略,即是「拉一派打一派」,首先找一個對象然後針對他們、打擊他們,在過程中就是想孤立他們。譬如,民主黨、支聯會、人權監察等組織都要與法輪功保持距離,在法輪功事情上不要出聲。它們打擊完一個後再打擊第二個,但是如果香港的新聞媒體保持沈默或避開不報道,最終就更方便它們去打壓另一個團體。其實這樣廉價的所謂和諧論背後隱藏著更加重要的打擊人的策略,中共政府如果真要社會和諧安排,就一定要停止這樣的打壓。
香港有某種程度的言論空間,它們(受打壓的個人或團體)可以走出來做出一些澄清,做出此類行動對香港社會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大家亦不要接受中共這一套表面上的和諧理論,可惜至今中共新政權下,還是看不到中國及香港在言論空間上有所改善。如在互聯網上、新聞等種種的壓迫都是愈加嚴重。雖然在香港現在微風細雨已經吹來了,但對於這個政權很難知道什麽時候吹來急風暴雨,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警惕,希望所有人將這樣侵犯人權的事情要當作性侵犯一樣,第一次就即時說出停止,否則香港的社會空間就會被蠶食。而在商界,這種蠶食現象已經出現。近期國際社會對香港評級的下滑是很合理的。政府如果真正的重視香港的評級,就應該重視香港的言論自由,包括促進香港的一些基本的酒店人權法案的誕生,希望可以維護香港的營商環境及其它的權利,不論是由利益到權益都需要去做的。
用複雜手段萎縮新聞空間
不論政治上或經濟上,早在回歸前香港已經出現倒退了。在去年電台的「名嘴」受壓「封咪」後,到今天新聞空間的萎縮,萎縮得很技巧,不是明顯的衝上去,而是很多很複雜的政治甚至黑社會力量達成,這種狀況很令人感到悲哀。可能港人不覺的有很大的問題,因爲沒有看到他們衝撞電台等暴力行爲。但是這種做法的效果比暴力對言論自由的打壓更加徹底,因爲如果用衝上去,可以加強保衛,但如果使用滲透、施壓,權利便很難受到保護。當令到一些人士可以自我審查的話,它們的介入就更加無形,這樣的傷害就更加大。當我們的傳媒工作者、主要決策者都心死,或內心投降,我們的言論空間的確不存在了。
民間團體要求開放大氣電波等等的努力都受到一些阻力及打壓,近期的情況的確是在倒退。社會是多元化的,要維護一些未必同你相同的聲音,需要包容,很多大衆都是通過大氣電波、傳媒來提醒他們,但是如果大氣電波、傳媒都在收緊它們的言論空間時,很容易出現一種危險,就是下滑後你都不知不覺。很多調查都顯示市民大衆對各方面不滿。如果現在港府翹起手來,不正視現實出現的言論自由空間收緊的問題所在,當市民大衆感覺到問題所在時,就像《基本法》23條時的港人態度,屆時港府就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