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要求大學教師教學品質 亟須配套措施

胡久樹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0日訊】 長榮大學於本月8 日舉辦學術研討會,會中頻有學生反映「有教授不會教」,或知名學者因教學方式遭學生抵制等教學問題。對此,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李振清表示,台灣新進大學任教的多是新科博士,大都缺乏實際教學經驗,實是教改忽視的一環,此外,長榮大學校長陳錦生亦表示:有些學者學問沒話說,學生卻不一定能吸收,教學技巧若能改善,不僅能減輕教學壓力,學生程度也能提高。

學過教育的人都知道,任何教師都需具備三種知識,即—學科知識(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及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所謂學科知識就是任教科目的內容知識,如對國文或線性代數的了解與深入研究;教學知識則指如何教導學生的知識,例如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等;學科教學知識則指教師能選擇適合所教授學生程度的課程資源或教材並善盡教導之責,且能評論課程內概念呈現方式(橫向與縱向的連結)的適當性,如各科教材教法與教師實習的實質體驗…等。

西方學者Wilson及 Galf早在80年代即研究指出:大學生心目中期望的大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能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較為生動、有趣的示範, 並能討論時事及增加課後師生互動,教學中不但教師本身需具備人師溫暖的一面,更必須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方足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及學習效果,顯見學生對於教師(不論領域科目為何)的共同期望是存在的;此外,Feldman與 Finklestein 的實證研究亦指出: 大學教授亟需具有足夠的領域知識與教學技巧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在表達技巧的品質上最受學生關注,這再再都證明了一位好的大學教師需具上述「教學三要」,否則不能成為真正的良師。

令人傷感的,在台灣各大學中,您真的看到了兼具「教學三要」的教師嗎?或者說,有教師「寧願」全心全力投入在教學工作上? 我想答案是很令人悲哀的,因為在台灣,學校的主體~ 學生的最大的需求是求學,而大學教師的重點竟然不是教學! 而是為升等的研究論文發表數。

君不見? 國内大學如台藝大、靜宜、嘉大、警大… 幾乎都千篇一律地規定教學成績佔20%;銘傳大學只佔其升等成績的18%,高雄大及宜蘭大則僅佔15%;高雄醫學大學,其自然醫學科學類專任教師升等計分標準竟主要以論文篇數計算:(升教授:SCI/SSCI主論文5篇,升副教授:4篇: 升助理教授:2把教學成績僅僅排序在「非必要條件」中的計點項目中。而更令人迷惑的,所有的資料皆顯示,台灣竟沒有一所大學將其教師升等中的教學成績看成最重要的項目(超過百分之50),一眼望去,「研究成績佔百分之70」早已成主流模式,老師「只好」每天作研究,視教學為副產品,也無怪乎大學校園到處充滿著類似「研究長工」的教師,到處瀰漫著補習班模樣的商業氣息,師生關係冷漠到極點。

準此,筆者在此建議教育當局下列事項以強化大學教師教學工作

一、加強教學項目在教師升等之比重
强化教學工作在教師晉升職稱中的權重至少到百分之50並實行教學工作業績認可制度,在講師與助理教授階段更需如此以培養其在起初時期的教學素養, 惟有加強教學項目在教師升等之比重,才能喚回老師的教學心,真正落實教學工作。

二、研擬大學教師加修教育學程
可考慮重新修改專科以上教師任用辦法,大學新進講師以上教師皆應修「大學教育學程」,以期在起始階段有最基本的教學概念,另亦可比照中小學教師實習教師制給予其師徒制的經驗傳承。

三、落實教師教學專業評鑑
各校應以學校本位發展的目標訂定切合己身的規準與細目指標,另外,在評鑑的機制方面,除內外部評鑑人員外,也需注重來自學生的回饋,因它也是教師用以評鑑其教學成效的主要依據。

四、減輕教師教學負擔
各校應增加教學助理編制,其任務以教材編製與資料蒐集為主,同時必須降低班級人數,直接提高教學品質並使師生互動更為緊密。

五、支援教師教學之需求
教師教學需求的滿足以設立專責單位來總體規劃執行為當務之急,因此「教學資源中心」(Instructional Resources Center)便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其提供的服務應有:教師發展服務、教學設計、器材設施的保養修理、系統的設計與建造、教學與學習過程的改進、教材與資源的分配及選擇。

六、落實獎勵制度:幾乎所有實證都研究發現:獎勵制度有助於教師用心於教學上,故應落實獎勵制度以改善教學品質,如教師獲校內教學卓越獎項,應考慮其教師升等時給予特別加分。

我想這樣一來,台灣各大學的教學品質一定會立即改善,校園師生關係亦會脫去冷漠,換上溫馨色彩,大學教師也庶幾不將再被戲稱為研究長工。

(作者為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布達佩斯街頭賣字的大學教師
  • 】(大紀元報導)昨日下午七點,在「北京大學」校園內,一些關心中國民主運動的活躍人士,發起並組織了一場「當前反日示威活動與中國民主運動之關係」研討會。與會者來自社會各各階層,他們中有農民、有工人、大學教師、滯留在京的上訪人、有在校大學生、還有兩位律師、和幾位新聞記者總共百余人。
  • 我去哥家講“九評”和退党的事,哥是大學教師,是党員。哥看了我拿去的材料,給我講了一件事。他說有一次看我小侄子寫“我”字時,發現“我”字下面是“找”字,原來人需要去“找”到真“我”。
  • 2005年3月21日下午5時,四川成都大學教師王怡將私人書籍委託成都奔馬快遞公司寄給朋友用於學術交流,當晚7點前後遭到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市場稽查總隊(以下簡稱「總隊」)拆扣。這是嚴重侵犯人權的非法行為。王怡從一開始就對此侵權行徑提出抗議,並於5月14日向有關方面提出行政覆申請。但70天過去,侵權方至今沒有改正的跡象。
  • 其實早有先行者走在前面了。他們在某校中就有化名支宏祿、支小民、戈蓮等多名教師。還有重慶某大學教師,退團聲明特別指出共產党扭曲人性、為害世間、擇日必亡。更有中、小學校長退党,要洗淨心靈的污穢。還有最為邊遠的新疆老師,以詩聲明為了克拉瑪依大火的殉難者退党——當殉難教師用圣洁的身軀/護佑著孩子們幼小的生命/“讓領導先走”!——如惡魔嚎叫……
  • (大紀元記者楊明秋日本仙臺報導)6月26日在日本仙臺由在仙華人互助會和《大紀元時報》舉辦了第五場《九評共產黨》研討會。仙臺市從四月份以來開始連續舉辦九評研討會,給在仙臺的華人一個會聚一堂,共同探討九評所揭示的內容,對個人和國家的前途各抒己見的機會。此次研討會有更多的華人參加。從事經濟情報科學研究的大學教師張陽博士以「預言中的今日中國」為題作了發言,在場聽眾也爭相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 對黑惡勢力犯罪、犯法經營物業公司長期舉報,政府職能部門不予理睬,舉報人在萬般無奈情況下七次把政府職能部門告上法院,(建設部、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徐州市政府、徐州市公安局、徐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徐州市物價局)。盡管在媒體的幫助下,有後臺、有背景的犯罪分子被判刑,犯法經營物業公司被取消從事物業資格,建設部取消了被該物業公司騙取得“國家級大獎”。但六次“民告官”案件法院均不敢對違法行為及腐敗、犯罪說“不”,說明“民告官”的路十分艱難,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成本太高。國家設立行政訴訟,為什麼在實踐中不能實現使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目的?為什麼不依法行政的人員得不到查處?相反,有犯罪行為、違法行為的人總是能從犯罪行為或違法行為中得到好處。請您關注這種現象,希望得到有關人員的重視,研究從制度上來防範這種現象。

    百姓對違法犯罪行為,尤其是黑惡勢力犯罪、腐敗現象深惡痛絕的,公民應大膽地站出來,旗幟鮮明地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人多了,社會正氣樹立起來了,違法犯罪、腐敗現象就少了。但公民與違法犯罪作斗爭成本很高,使許多人不敢站出來,犯罪分子氣焰越來越囂張,腐敗分子有恃無恐,嚴重影響社會風氣的好轉。如何解決與違法犯罪作斗爭高成本問題,是實現社會風氣的好轉關鍵。

    在徐州,黑惡勢力代表閆家訓個人購買並使用警車(車號蘇C0818警,車身寫有“公安”二字,車上安裝警燈),前徐州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主管徐州市政法委的市人大副主任李為健之子李海相勾結,制假售假,沒有營業執照,用行賄手段承攬工程,大量逃稅,瘋狂打擊舉報人等大量犯罪行為。

    中國礦業大學教師王培榮與與黑惡勢力代表閆家訓斗爭四年,為了使犯罪分子閆家訓得到法律的懲處,王培榮在長期舉報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隻好把不作為的徐州市政府、徐州市公安局、徐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徐州市物價局告上法庭,但三次“民告官”不敢對違法行為及腐敗、犯罪說“不”。盡管在大量的媒體幫助下,有後臺、有背景的犯罪分子閆家訓因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有期徒刑1年六個月,並處罰金20萬元。

  • 這是一起公安機關調查了十年才做出撤案結論的搶劫案,閆加平就是這起搶劫案的犯罪嫌疑人。案件開始調查之後,閆加平丟了工作,他由一個大學教師,淪為人所不齒的「流氓」。
  • 自從《九評》傳播以來,有很多人瞭解到共產黨在歷史上干的所有罪行,紛紛開始退黨退團。可是也有人覺得這些退黨退團的人是在搞政治。我認為恰恰相反,當一個人退出共產黨以後,才是真正脫離了政治。
  • 十月一日上午十一時始,由退黨服務中心波士頓分部、中國民主長征基金會、澳門華人聯誼會等團體共同發起的「中華國殤日同胞覺醒大集會」在哈佛廣場舉行。麻省理工學院學者魏鵬飛博士主持了集會,原清華大學教師,化學工程師彭建軍博士、 經濟學家簡天倫博士、波士頓港澳之友社創會長陳度、波士頓民主長征基金負責人謝中之、文誠中文學校於校長、麻省總醫院(MGH)穆女士,張曉峰工程師等均發佈表了他們的感言和演講。他們從不同角度反思了「十一」對中國人到底意味著甚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