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花布燈籠是客家傳統工藝,隨著時代變遷這項客家特色文化卻日漸沒落。台灣台東縣鹿野鄉的瑞源社區發展協會活用廢棄十八年的農民教室,改裝為「花布燈籠工場」全力發展具有客家特色的花布燈籠,並計畫成立「燈籠博物館」,推廣客家文化。
瑞源社區位在台東縣鹿野鄉的中北部,這個區域近四成的居民都是勤奮儉樸的客家人。居民們會商希望發展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經過多次的研商與討論,決定以荒廢許久、早已無人製作的花布燈籠為主。該協會總幹事陳柏翰指出,藍色和紅色是客家男性與女性的代表色,燈籠則是代表喜氣與熱鬧。
目前花布燈籠工場有兩大部門,木工部門由社區男性製作燈籠骨架;手工紡織部門則由女性裁剪、車縫布料。
陳柏翰也說,花布燈籠工場是社區課程研習營,在這裡製作花布的十五名學員多為社區中、老年人,也有年輕人來學習,都是義務服務。發展至今,逐漸打開知名度,也逐漸接到來自各地的訂單。
瑞源社區希望透過積極推廣、製作花布燈籠,讓全台灣的民眾只要一看到花布燈籠就想到瑞源社區。此外,他們也已獲得客委會的支持給予補助,計畫讓瑞源社區在工場裡設台灣第一家「燈籠博物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