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安莉莉﹐歐陽宇編譯報導)可口可樂﹑麥當勞和蘋果牌電腦這樣的公司取得的成功﹐為美國和世界各國創造了財富和就業機會。但是美國品牌還引起了憎恨﹑仿製和凶猛的競爭。
華盛頓時報12月28日報導﹐據評估產品的咨詢集團Interbrand說﹐在世界上最有價值的100個品牌中﹐有62個是美國的。這對一個生產產品少于世界經濟產量三分之一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成就。“這證明了美國公司的高超行銷技術和商業智慧。我們掙到了我們經濟份量的百分之二百﹐”從事研究並撰寫全球名牌的哈佛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約翰-奎爾持說。
經濟和商業是世界日益“美國化”的一個競技場。美國是世界上主要進出口國家﹐它的商業公司花費了比任何國家都多的錢來建立並擴展海外經營。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市場﹐還發揮着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富有的消費者尋找着優質產品的好交易。據世界貿易組織說﹐2003年美國進口的商品比第二大進口國要多一倍多。消費者和公司購買貨物達13000億﹐另有2290億花在了商業服務上。
“美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如果我們沒有提供那個刺激因素﹐世界經濟似乎非常可能會滑回到經濟蕭條﹐”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的美國和全球經濟計劃主任肯特-休斯說。
但是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狼吞虎咽的消費者的角色也許並不是那麼堅固。
美國目前的帳目赤字在2004年第三季度達到1647億美元。這個數字是美國經濟產量的百分之六﹐也是最高紀錄。這些赤字通過從海外借款和在美國的外國投資來負擔。持續的赤字已經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
正當世界其它國家為美國的消費供給資金之時﹐美國公司在海外投資新公司方面所使用的資金比其它國家的同類公司都要多。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資料﹐美國海外直接投資在1994年到2003年期間是13000億美元。英國排其次﹐有8780億美元。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意見是﹐海外投資帶來更高的薪水﹐並為發展中國家引進了新的技術和經營管理技巧。投資帶來了繁榮並創造了從經濟富裕國家出口的需求。當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這個論點也受到了一些人批評。
財經時報十月報道說﹐可口可樂﹑麥當勞﹑萬寶路﹑通用汽車公司﹑Wal-Mart 和the Gap全都在“老歐洲”苦苦掙扎。倫敦的這家報紙把下滑或者停滯的銷售歸咎于反美情緒﹐而一些觀察人士也同意這個看法。
但是哈佛大學的奎爾持先生說﹐在對美國政治的看法和消費者行為之間已經不再存在強烈的聯係。在九月哈佛大學經濟觀察上發表的一份對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消費者購買或者拒絕購買某產品是出于對該產品的全球形象﹐而不是因為該產品是美國的。
奎爾持先生在該文中說﹕“我們沒有發現反美情緒影響了人們對美國全球品牌的判斷。”
在一個不斷全球化的世界裡﹐競爭往往把工人們置于最前線。國際和平卡內基捐贈基金的高級合作人桑德拉-普拉斯基說﹐冷戰的結束以及市場經濟佔據支配地位﹐把數億的工人帶入了全球經濟之中。技術變化使他們直接互相競爭。
“勞工供給衝擊的規模是以前從來都沒有過的。這些改變已經使世界上兩個人口大國完全進入了全球生產系統﹐在其它前社會主義國家有數億工人也進入了這個系統﹐”普拉斯基在今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到。
勞力過剩壓低了薪水。它還意味着象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可以比美國生產的產品更加便宜。
但是發展中國家不再僅僅對經營廉價勞工製造方面感興趣。中國﹑巴西﹑印度和其它越來越自信的國家經常試圖仿傚美國在訓練勞動力﹑吸引才華和發展新產品上所取得的成功。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創造了與美國相匹敵的產業﹐而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駐法國的歐洲財團﹐飛機製造商“空中客車”在2001年超過了在芝加哥的Boeing﹐成為世界商用飛機的最高銷售者。
在中國的Lenovo今年買下了IBM個人電腦的經營權。
2003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汽車銷售上超過福特汽車公司成為第二大汽車製造商。而豐田在截止于三月的財政年度的收入是102億元﹐超過了通用汽車﹑福特和Daimler 克來斯勒的總和。
“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名望從根本上與一個社會的創新能力是相互聯係的﹐而我們現在面臨來自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中新的創新中心的更嚴峻競爭挑戰﹐”競爭委員會在12月份的報告中說。
該委員會的報告說﹐外國所有的公司和在外國出生的創造者佔據了將近一半的美國專利。
“我們認為創新障礙正在出現。僅僅做適當的經營將不足以維持美國在二十一世紀的領導地位﹐”該報告下結論說﹐“創新本身—它的來源和它如何創造價值—正在變化。”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