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四日專電)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分析指出,雖然中國對於東南亞海嘯災變的救援顯示其政策的改變,它的救援行動比起許多大國仍屬有限,由這一點看來,這個全球人口最眾的國家還談不上是亞洲具支配力的強權。
分析指出,上週五中國總理宣佈將捐助六千三百萬美元,這是北京對於國際救援的最大手筆,不過,比起美國承諾的三億五千萬美元及日本承諾的五億美元仍差得很遠。
此外,美國不但動員在東南亞地區的海軍直昇機運送糧食及補給到印尼災區,一千五百名海軍陸戰隊的兵員也緊急前往斯里蘭卡救援,而中國則只是派三十五人的醫療隊到印尼及運送一百八十萬美元的藥品、食物及發電機。
過去一年多來,中國的高層官員和外交人員藉著中國大陸蓬勃的經濟,力圖取得地區性的領導地位。其他的亞洲國家希望與中國貿易,中國則推動亞洲國家結合成類似歐盟的力量。分析引述美國學者勞勃蘇特指出,經濟的影響力並不足以演化成全面的權力或是影響力。他認為,中國的影響力在增長,卻不宜予以過份高估。畢竟中國仍是接受援助者。
分析指出,過去幾年來,中國已逐漸由接受援助的角色轉換為提供國際援助。世界糧食計劃今年年底就會停止對中國的補貼,而中國也開始對這個組織提供小額的捐獻。此外,中國也對越南、印尼及緬甸提供援助,以增強它在這個地區的形象。據了解,它每年也提供北韓上千萬經援鉅款。
對於海嘯災變,中國原先只承諾提供兩百六十萬美元賑災,甚至低於台灣的五百萬美元捐款。在遭到國際的批評之後,中國才提高額度。不過,北京外交部的發言人仍強調:「中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