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才女史翠珊八年沒演戲 一復出還是很強勢

人氣 3

【大紀元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葛瑞成報導)目前正在全美上映並連續拿下三週票房冠軍的喜劇片《親家路窄》(Meet The Fockers)將於2月4日在台灣上映,本片敘述男女主角雙方家長會面的趣事,為了延續上集《門當戶不對》的故事內容與發展,《親家路窄》是原班人馬演出又加上了兩位超級巨星,當初製片在構思男主角父母發克夫婦時就鎖定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尤其是發克太太必須是個女強人。

《親家路窄》導演洛區(Jay Roach)說:「我們希望找一個有話直說、毫不保留的人來演這角色,芭芭拉史翠珊為這角色帶來很棒的特色。蘿絲柏恩是個女強人,芭芭拉史翠珊不用說也很強勢,但是她在私底下很隨和熱情,當然也很直率,而且有很強烈的主觀,絕對能跟片中的丈夫伯尼分庭抗禮。」史翠珊和霍夫曼飾演的夫婦活力十足、熱情奔放,和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與布萊絲丹娜(Blythe Danner)飾演的那對保守古板的樣板夫妻完全相反。



芭芭拉史翠珊自從演了《越愛越美麗》(The Mirror Has Two Faces)之後,有八年沒有再演戲,她說:「我目前的生活很輕鬆隨意,不必一早五點就起床,不過傑洛區很有說服力,我很喜歡他。班史提勒(Ben Stiller)也從歐洲打電話給我,堅持要我演他的母親,於是我就咬咬牙,決定再過那種一早五點就要起床趕通告的日子。結果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我拍這部戲也非常愉快。」

芭芭拉史翠珊和達斯汀霍夫曼是認識四十年的朋友,但這是他們第一次合作拍戲。「我們一起上演技班,當年達斯汀在跟我的室友約會。」芭芭拉史翠珊回憶說:「他在學校當工友賺取學費,而我則是替老師帶小孩免費上課。跟他一起演戲很好玩,因為我們都喜歡即興演出,就像玩音樂一樣,隨著一個主旋律隨興演奏。」



蘿絲發克這角色很實在,看起來像是來自七十年代的歐巴桑,有著一頭蓬鬆的捲髮,所以芭芭拉史翠珊必須戴假髮演戲,她這麼形容這角色:「她是一個性愛治療師,對性的態度非常開放,辦公室也擺滿各種跟性有關的道具。一開始我覺得我跟她完全不一樣,後來想想才發現,其實我跟她都相信人到了晚年還是可以享受愛情和熱情,而且每個人都擁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權利。」


導演洛區知道這位多才多藝的女藝人拍的電影一向都是自導自演,所以他就要提醒她,她這次要放鬆心情,好好享受演戲的樂趣,他這麼說:「我跟她說蘿絲這角色會解放她,她在這部戲只要享受扮演這個角色的樂趣就好了。結果她和達斯汀很快就建立起很好的默契,在拍戲過程中玩得很開心。」

多才多藝的芭芭拉史翠珊,是身兼電影導演、製片、編劇、女演員、歌手和詞曲創作家數職的好萊塢傳奇女藝人,她自導自演的《潮浪王子》(The Prince of Tides)是影史上第一部獲美國導演工會提名,由女主角自導自演的作品,該片也入圍七項奧斯卡金像獎。她執導的處女作《楊朵》(Yentl)則為她贏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導演及最佳製片等大獎。她曾於19歲以百老匯處女作《I Can Get It For You Wholesale》一舉獲得紐約劇評家獎,並以她發的第一張同名專輯勇奪葛萊美獎最佳年度專輯大獎,她也是獲得該獎最年輕的得主。

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妙女郎》(Funny Girl)改編自她的同名賣座百老匯歌舞劇,並於1968年以該片抱回一座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後來她則以《楊朵》一片成為影史第一位自製自導自演好萊塢大製作的女藝人。她的第一個電視特別節目則為她贏得一座艾美獎以及崇高的皮博迪獎。她最近的電視特別節目《芭芭拉史翠珊:永恆千禧演唱會實況》又為她贏得三座艾美獎以及另一座皮博迪獎,該演唱會的專輯也創下白金的銷量。



她以《星夢淚痕》(A Star Is Born)一片的主題曲《常青樹》成為第一位獲得金像獎最佳歌曲獎的女詞曲創作者,她於1994年舉行的巡迴演唱會門票首賣一小時內就創下五百萬通電話訂票的驚人記錄。她在賭城MGM大飯店舉辦的千禧除夕夜演唱會曾創下單場表演票房最高的記錄。

芭芭拉史翠珊是少數曾獲得奧斯卡獎、東尼獎、艾美獎、金球獎、有線電視大獎、皮博迪獎及美國電影協會終身成就獎等殊榮的藝人。她曾獲得十座金球獎,成為影史上獲得最多座金球獎的藝人。她縱橫演藝圈長達四十年,締造無數驚人的記錄,她是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她最近和法蘭克辛納屈在路透社舉行的全國民調中被選為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男女歌手,並被美國唱片協會認可為二十世紀最頂尖的女歌手。(//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蔡昌憲偕米可白出外景 巡迴台灣東部小學送驚喜
Spotify公布十年來播放量最高的聖誕節歌曲
傳前兩代蜘蛛人回歸《蜘蛛人4》 戲份多
《美國隊長4》原片名涉極權主義 現更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