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鄒
姓氏由來
鄒(zou1)姓有四種來源:
1、 出自姒姓。這種說法稱鄒氏為越王勾踐之後。
2、 出自子姓。稱鄒氏為商紂王微子啟的後代。公元前11世紀周平公把商的周圍地區封給殷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建都於商丘,其後三朝採食於鄒邑,其第五世孫叔梁仡以邑名「鄒」為姓。所以稱之為山東鄒氏。
3、 出自曹姓,以國家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上古時有邾婁國為狹所建,戰國時魯穆公改邾婁國為鄒國。後來鄒國被楚國所滅後有鄒氏,亦為山東鄒氏。
4、 為蚩尤之後。據《拾遺》所載,黃帝在打敗蚩尤以後遷其民至鄒屠,根據地名命名為鄒屠氏。
姓氏分佈
據鄒氏族譜及有關資料記載,鄒氏早期主要在其發源地即今山東境內發展繁衍,至秦漢時期,他們中的有一支遷至范陽,發展成為望族。西漢以後,范陽鄒氏逐漸南遷至河南鄒坊,成為較強的一支。漢代有鄒廷任襄陽令,在當地安家,其後裔有一支遷到雍州。西晉有新野人鄒湛以才學知名,在朝廷做了國子祭酒、少府,其子孫有一支遷到衡州。東晉十六國時,由於戰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鄒氏的一部份隨之渡江,定居於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陳政、陳元父子奉命入閩開闢漳州,攜一部份鄒氏隨從同往,後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貞元末年,鄒垣因避戰亂,自今安徽遷入福建,其子孫繁衍分居於邵武等縣。北宋有鄒異,長樂人,元佑中舉經明行修,這說明北宋時已有鄒鄒氏居於廣東。南宋時期,有泰寧人鄒應龍任初權參加政事,他的子孫散居閩、粵,還有遷到廣西樂平的。現在台灣的鄒姓人及僑居新加坡等國的鄒氏華僑,主要是從廣東、福建遷去的。
姓氏名人
鄒魯氏:其女為帝嚳之妃。黃帝戰敗蚩尤,遷其民於「鄒魯」之地。
鄒忌:戰國時齊國大臣、政治家。他曾以鼓琴自薦,向齊威王進說,三月而受相印。任相期間,諷諫齊王進賢納諫,整飭軍容政紀,厲行法治。一年後受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曰成侯。
鄒衍:一作騶衍,戰國時齊國人。居稷下,曾歷游魏、燕、趙等國,見尊於諸侯。好談天文,時人稱為「談天衍」。提出五德轉移說,認為每個朝代受土、木、金、火、水五行中一行支配,依五行相剋順序而循環,而興亡又必有先兆。又提出大九州說,以天下為八十一州,中國僅為其中之一即赤縣神州,每九州為一單元,有小海繞之,大九州另有大海繞之,此外即為天地之邊際。有《鄒子》、《鄒子終始》,已佚。
鄒守益:字謙之, 明江西安福人,鄒賢子。王守仁門人。正德六年會試第一。授翰林編修,逾年告歸,謁守仁,講學贛州。輔守仁平定寧王宸濠反事。世宗即位,還任。以直諫被謫廣德州判官。在州建夏初書院,講學其間。累遷南京國子祭酒,復以直諫罷官。居鄉講學,從學者甚眾,稱「東廓先生」。謚文莊。有《東廓集》。
鄒亮: 明代學者,共詩文,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書,著有《鳴柯》等書。
鄒應龍:明朝陝西長安人。嘉靖進士。曾上書揭發嚴嵩父子,言辭激烈,因此被罷。嘉慶時任雲南巡撫。萬曆年間因得罪東廠太監馮保被罷免,後病死。
鄒元標:明江西吉水,萬曆進士。剛作官的時候因得罪張居正而被貶,於是潛心研究理學。張死後,他又出來作官,以敢言著稱,母死後居家講學三十年,為東林黨首領之一。與趙南顯、顧憲成號為三君。.後為魏忠賢所忌,被迫辭官而歸。著有《願學家》。
鄒伯奇:字特夫,廣東南海人,清代科學家。精通天文、曆法、算術。把數學應用於實際,總結我國關於幾何學方面的經驗,寫成比較完整的幾何學著作《格術補》。用數學方法表述了反光鏡、透鏡等的成像規律以及關於眼鏡、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基本原理。另外還著有《赤道星圖黃道星圖》等。@(//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