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馮長樂採訪報道)蒲志強律師是中國著名的律師,前不就有一部叫做《中國農村調查》的著作問世,不久便被中宣部點名爲禁書,不許發行。該書的作者也因此被告上法庭,蒲志強律師就是作者的辯護律師。
記者聯繫到浦先生,他告訴記者上午他剛剛去過富強胡同到趙紫陽居故靈堂吊唁過。去的人不是很多,有趙家的親朋好 友、有老百姓等等。門口有警察管,但不爲難來者。也沒有要求看我們的身份證。院子裏有一個靈堂,靈堂裏有趙老的遺像,有花圈,還看到有田紀雲全家送的大花 圈。院子裏有人簽名、有人送花圈,氣氛凝重悲痛。
記者:有沒有中央一級的人物來吊唁?或送花圈“
答:沒有,如果有,門口一定得警戒了,可是沒有。
隨後蒲先生告訴記者說:趙紫陽的去世大家心理頭都很悲痛,畢竟是一個85歲的老人,而且大家普遍認爲他是對中國 的改革開放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領導人,尤其是在最後的關頭,他始終恪守著他做人的這個底線,我想與中共原來的領導和他之後的領導人相比,他的魅力和做人的底 線都比他們寬一些,他很突出,他明顯跟胡耀幫等人不一樣,尤其是隨後的15年,他沒有獲得什麽自由,可是他的心是自由的,他沒有按照傳統的正統的領導人的 思路去處理老百姓和官府的關係。
他的去世,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和世界的最大新聞,大家很關注他身後的一些情況。我想中國政府對趙紫陽的評 價,或採取什麽辦法,因該能被大家所關注。實際上處理趙的這個問題會直接涉及到對64的評價,應該採取什麽樣的立場來評價這件事情,所以我想不會有人太直 接的提到這個問題,但他的去世應該說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契機。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很好的反思這個問題,也許會有助事情解決。
記者:胡溫新政是否有可能給64一個新的答案,有人說是平反,有人認爲,64不存在平反的問題,而是面臨的一個司法審判的問題,您認爲呢?
答:出發點不一樣吧,64本身是一個政治事件,司法審判的最高責任者是誰呢?比如臺灣處理的228事件,它也不是使用司法審判的方式。如果是採用司法審判,那麽這個事情就具體化了。比如當時韓國處理光州事件,我們也沒有看到一個非常明確的司法審判來追究具體決策者 的法律責任,對於全鬥換和盧太愚事後的處置可能是因爲腐敗吧,其他的倒不一定適應這種方式。我想胡溫上臺以後對於公開所表達的聲音來講,至少是要維持一個 對89年定性和處理方案的這樣的一種看法,公開的消息是他們會表達他們不會改變。主動的去翻這張牌可能性不大。找不到更好的辦法維持可能是一個比較穩妥的 辦法,但關鍵是怎麽樣維持?是做的體面大度,還是唯唯縮縮,這個就不好說了。
趙紫陽的去世是國內外最大的新聞也是令人關注的事件,但是中國的所有媒體對此卻保持一種非常難堪的沈默。這可能也說明媒體受到上面的嚴格管束。我看到國內新浪等重要網站當時對於趙去世的新聞稿非常簡單,但是點滴的評論都做不到的,也不能開放論壇,其實讓大家表達哀 思應該說是緩解社會矛盾的方法,畢竟每個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如果刻意的去壓抑這種感情不一定好。
記者:趙去世後很多64的受難者被政府給軟禁起來,不允許他們去參加任何悼念活動,家門也不讓出,我覺得很難理解。
答:其實也不難理解。他們已經習慣這樣做了,其實受到這種待遇的人也不光是跟64有關的人或異議人士,很多人也都受到過這樣的對待。相比之下,對被管制的64的受難者他們的境遇比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比法輪功這些信徒所受到待遇還是好一些的。
我曾經在想,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沒有言論自由,就說明這個國家不存在言論自由。趙紫陽當時所面臨的體制並不比胡溫今天面臨的體制好多少,爲什麽說鄧小平、趙紫陽、胡耀幫當年能夠有這樣的一種開放的胸襟,至少在當時他們還有自信。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