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六日電)稱霸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多年的IBM公司,去年底突然宣布將IBM個人電腦暨列印系統事業處賣給中國的聯想集團,消息震驚全球,用慣IBM電腦的消費者充滿不捨。台灣IBM公司總經理許朱勝指出,在IBM與聯想互補的特性下,IBM電腦的移轉是另一次茁壯的機會,對台灣經濟有好處。
2004年12月中旬,聯想集團宣布併購美商 IBM個人電腦事業群的消息,震驚全球的電腦業界和消費者,當時台灣正好舉辦年度的「資訊月」活動,展場中消費者反應兩極化,有人認為這是最後一次購買純 IBM產品而加速下單,也有人擔心後續的維修服務而躊躇。
儘管 IBM個人電腦暨列印系統事業處高層公開說明IBM 的大和實驗室、長城國際等資源併入聯想的新團隊,未來五年仍將提供全球保固,產品線、銷售團隊和經銷體系也支持未來的新團隊,但消費者在情感上很難釋懷。
許朱勝了解消費者的感受和公司的立場,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從企業經營和消費者的角度分析,這件購併案並非壞事 。 從企業經營模式來看,過去IBM生產電腦採取端對端的方式 ,小到製造晶片零件,大到後勤維修,每個環節 IBM事必躬親,而隨著整個經濟型態和成本架構的改變,這種經營模式無法勝任。
他舉例,很多大型企業, 包括IBM、HP、 APPLE、NEC、NOKIA都體認到這點,於是一改過去的垂直整合,成為新的垂直分工,將很多製造的工作釋放出來,於是台灣才有那麼多的機會代工賺錢,也厚實台灣製造業的基礎,同時架構台灣從開模到產品測試出廠一系列的緊密環節與效率,全球無人出其右。
不過更有部份企業,如美商戴爾電腦 (DELL) 連研發部門都釋放出去,只保留最有價值的品牌、市場行銷、直銷策略等,減少更多層次的成本和浪費;依循這種思考模式 ,IBM將電腦製造工作釋放出去,並非永遠從PC市場出走,IBM的大和實驗室、業務單位 、研發單位、內部支援單位等全球約九千位員工,未來五年仍然為「聯想/IBM」電腦提供各種服務。
許朱勝說,在電腦產品週期快速更替的狀況下,幾乎每兩年就隨著INTEL最新的CPU開發出來而跨到另一個新世代,因此每一家企業都會根據最新的競爭和策略能力調整價值鏈,以決定保留或釋放出哪些領域。
許朱勝從IBM整個產品架構分析 ,「Z、I、P、X」四大產品各有特色,Z為大型主機,最可靠,也是IBM生命的支柱;I為AS400型機器 ;P為UNIX工作環境的平台;X最晚出生,也就是THINK電腦家族。
最晚出生的小弟獲得兄長成長中很多經驗,例如回復出廠狀態、指紋辨識系統、防震功能,因此它是最聰明的,只不過在企業資源有限的照顧下,小弟未必能分得最多資源,所以移轉出去反而是另一次成長,更有機會發揚光大。
許朱勝再從消費者市場角度分析 ,IBM的筆記型電腦強過桌上型電腦, 企業端的經營勝於消費端, 經過IBM總公司高層評估許多企業後,發現IBM的弱項都是聯想的強項,兩者互補性非常高,而且聯想在新興的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東歐等市場表現非常好,兩方不論就互補性、市場優勢來探討,一拍即合。
只是消費者很難切割這一份對 IBM電腦的信賴,甚至消費者還自發組成網站。許朱勝認為,一個真實的產品不能等到未來消費者回想起50年前流行趨勢時才記得有 IBM電腦,反而應該不斷創造新的生命讓它伴隨消費者成長。
許朱勝並指出,新聯想公司將於今年第二季在台北成立,基於過去聯想也向台灣下單採購,加上台灣的資訊市場競爭全球最激烈,新公司成立後對台灣的經濟不會有壞處,而且賦予台灣的IT產業另一個思考的機會,在這個國際性的變化中將扮演不同的角色,創造另一次獲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