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印地安人很悠閒地躺在一棵大樹下,欣賞周遭美麗的風光。突然間來了個白人,並告訴這位印地安人說:「喂!老兄!請你盡快搬離這塊土地,我已買下了它。」印地安人反問這位白人,買下這塊土地要用來做什麼呢?白人回答說:「我先要丈量土地,然後在上面蓋很多房子,成立一個休閒渡假中心。」印地安人又問:「成立休閒中心,你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白人帶著充滿憧憬的口吻說:「這樣我可以賺很多的錢。」印地安人再問:「先生!你賺這麼多錢,打算用來做麼?」白人回答說:「我打算用這筆錢,找個地方好好的去度假。」
白人和印地安人最終的目的相同,都想過悠哉舒適的日子。只是白人繞了一大圈,在過程中還必須承擔的經營成敗和失去健康的風險!
補習班裡的白人模式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似乎不乏像故事中白人這類的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升學主義下的辛苦學子。大嫂家的老大為了考個好高中,從國一就參加各種數理補習班,白天已上了一整天的課,晚上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趕補習班,星期假日也不得閒,還得上總複習班。原本喜愛室內設計的他,忙得抽不出時間去學美術基本功,更遑論對美學的概念培養了。
二嫂家的老大,更是補界中的大客戶,才小國五年級的他除了補資優數學外還要補國文,國文補什麼呢?經詢問之後,得知補的是中國的古詩詞!我家老大於是問他,這種具有意境美感的東西能補出什麼感覺呢?表弟聳聳肩莫可奈何地說:為了考資優班只好死背啊!上國一之後補得更勤了,還外加了國二先修班的課程,以便更能掌握致勝的先機。這些小朋友整天都很忙碌,最大的知識來源是課本,最方便的休閒娛樂就是打電動和看電視。
兒子打從國中開始,日子也過得相當的寂寞,從不參加補習班的他,在放學回家的日子,竟然找不到可以打打球、聊聊天的朋友,原因是大家都乖乖地補習去了。
曾在私立小學任教過的我,倍嘗那種以分數的高低論英雄的冷暖滋味。為了表面分數,家長可以和老師發生衝突對立,不惜犧牲可以引導孩子從事觀察研究激發孩子學習潛力的課程教法。這些孩子被灌輸著人生的目標就是進入一流學府,然後擁有高人一等的工作機會,然後呢?就可以擁有較高的收入,過著高品質的生活。
擁有高學歷高待遇就真的擁有高品質的生活嗎?好像也並不那麼絕對。
源於大自然的無形收入
有位朋友,幾年前辭去所有的工作,在家閒晃了半年。以前的他翹著二郎腿,每月就有二十萬元進帳,其他的收入自不在話下。身為一位名醫,名作家、名嘴,每天有看不完的診、聽不完的苦痛,趕不完的演講、寫不完的稿,還要被各種公益活動追著跑。為了要減壓也曾三更半夜流連於PUB買醉而忘了回家,早晨醒來帶著熊貓般的黑眼圈出門,夜晚再拖著蹣跚的步履返家,每天對妻兒說不上幾句話,家庭嗅不到一絲溫暖的氣息。
長期追名逐利結果,各種病痛不約而同地相繼而來,身材臃腫精神渙散,怎一個苦字了得?痛定思痛賣了市區的房子搬進郊區,辭去了工作修身養息,現在的他每天早睡早起,規律的運動,除了養花蒔草,閒暇時帶著妻兒到附近郊山走走海邊逛逛。撿撿貝殼、石頭或漂流木回家,然後擺進家中的屋頂花園,讓待在花園的感覺很普羅旺斯。
少了傲人的收入,以寫作演講為生的日子,雖然過得有點清貧,但身體卻恢復了健康,家庭多了歡笑和溫暖,這是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的啊!
另一位朋友在經濟不景氣的這幾年,停止了工作,終日與自然為伍。未婚的她沒有經濟依靠,還需支付房租及每日三餐的開銷,可是憂愁並沒有掛在她臉上,相反的是一種自在和滿足。問及如何維持生活,年紀大了沒有存款怎麼辦?她說一開始也很擔心,可是幾年下來也沒餓着,平時帶帶野外解說,到學校社團兼兼課,有時打打零工,收入雖然微薄夠用就好,多出來的時間用來遊山玩水,帶帶原住民的小朋友嬉遊於山野林間。少了名利的爭奪,日子平靜而快樂,年紀大也有年紀大可以做的工作。有時跟她行於荒野間,兩人自我解嘲地說:“我們不必去賺很多的錢再來消費,我們直接享有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美好事物,這也是種無形的收入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