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特稿)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又傳病逝消息,雖然中國外交部已證實是誤傳,但也重新掀起世人對他當年執政理念的記憶。
有關趙紫陽病逝的傳言始終不絕,前一次為去年四月八日;但不同的是,中共當時的態度是任由媒體自行查證,這次則是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例行記者會正式否認,原因或許今年「兩會」即將於三月舉行,避免影響「社會氣氛」有關。
趙紫陽為河南省華縣人,生於一九一九年十月,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走資派」色彩遭到批鬥,直到一九七一年重入高層。一九七三年當選中共中央委員,一九七六年任四川省委書記期間,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獲得支持,一九八七年出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總書記和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北京天安門前的鐵血鎮壓,為趙紫陽的政治生命劃下句點,自後不論其拘禁形式為「軟禁」或「看管」,究竟是在江南的蘇杭或在權力之都北京療養,以其八十七歲年紀加上體弱多病,再要復出的可能性幾近於零。
儘管如此,每回趙紫陽的消息一出現,就立即讓人聯想到他在舉世震驚的六四天安門事件被黜,所以有政治評論說,只要檢視中共對趙紫陽的歷史評價,便可進一步推論中國大陸當前的民主化風向。
曾經是趙紫陽智囊的淡江大學教授阮銘認為,北京當局一定不希望因趙的個人問題引發社會民心浮動,因此趙紫陽應該可以享有很好的醫療,但若要求中共平反六四,時機還未成熟。
回顧一九八九的六四事件,肇始於當年四月十五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心臟病去世,北京各大學因悼胡引發大規模要求自由、民主、改革的學生運動。中共黨內對處理方式意見分歧,李鵬等主張鎮壓,趙紫陽則主張對話和疏導,經表決結果趙紫陽失敗,學生運動被定性為動亂,中共以武裝鎮壓,釀成舉世矚目的六四事件。
趙紫陽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下旬舉行的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分裂黨及支持學運的罪名,被撤銷所有職務,僅保有黨籍。
被黜後的趙紫陽日常行動被嚴密監管與限制,與外界接觸須批准,唯逢每年敏感時期,例如六四、「十一」等,中共會主動安排他離開北京,「到外地看看」。
有報導說,中共高層當權者過去十五年曾試圖與趙紫陽溝通,但因趙仍堅持當年反對血腥鎮壓的看法未變,致使中共領導階層對趙紫陽始終戒慎恐懼,故而把他與外界隔離。
不過,對於上述有關趙紫陽是因支持學生受累,卻也有不同看法,原因與中共黨內角力及趙紫陽經濟政策不彰有關。
趙紫陽於一九八七年一月接替胡耀邦兼任中共總書記,攀上政治巔峰。任內,經濟上他主張加快改革開放,在政治上鼓吹新權威主義,在中共黨內權傾一時,但也因為他在元老勢力環伺的氣氛中推動改革,因此與保守勢力互有扞挌。
趙紫陽的部分經濟政策更為致命傷,例如價格改革,至一九八八年造成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當時以新任總理李鵬為代表的保守派,便藉機攻訏趙紫陽,把經改失敗的責任全歸於趙。從年中的北戴河會議,到政治局會議、中央工作會議,再到十三屆三中全會,在黨內輪番爭鬥,結果趙紫陽遭到重大挫敗,被剝奪經濟上的發言權。
於是,另一種推論認為,趙紫陽的政治顛峰開始下滑,故以支持學運化危機為轉機。只不過,事實與否如今還難以評斷,趙紫陽百年之後能否蓋棺論定,以中共當前強調政治穩定的氣氛來看,似也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