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惠玲香港報導) 香港多個救援組織為南亞地震及海嘯災區救援及重建,已經籌得超過四億港元善款,部份已經投放到災區。不過他們都表示,在協調當地政府部門以及各救援組織的工作存有困難,建議聯合國設立機制統籌物資分配。 香港三個救援組織為南亞地震及海嘯災區救援及重建,直至星期六已經籌得超過四億港元善款,其中紅十字會所籌得的款項有二億九千萬港元;宣明會籌得一億幾港元,並表示,其中七千萬元已經撥作救災,投放到災區最前線;樂施會籌得三千八百萬元,連同政府早前撥款七百萬元,合共有四千五百萬元,樂施會表示,已把其中一千七百萬捐款投放在印尼、斯裡蘭卡和印度等災區的工作。
*救援組織呼籲聯合會出面統籌*
香港紅十字會秘書長陳啟明說,今次災情史無前例,災區範圍大,在協調當地政府部門以及各救援組織的工作存有困難。而曾經到印度災區視察的樂施會委員會成員兼傳染病醫生勞永樂就說,他看到當地政府跟各個救援組織缺乏協調,各自競逐救援物資。他建議聯合國設立機制統籌物資分配,避免資源重疊。
勞永樂說:“我看到競逐資源就會產生問題,例如印度的中央政府、印度的地區政府、印度的地區救援組織、國際救援組織,一齊來競逐資源,一齊來租貨車去運物資到災區,但那些貨車的運輸費已經升了,坐地起價了,炒物資了。如果有一個統籌、互相協調,是可以使得災民更有效率地獲得支援。”
勞永樂說,捐了錢的港人也要監督善款的運用、確保善款用在最有需要的災民身上。另外,勞永樂又說,他在印度看到災民棲身的地方只是用帆布搭建,容易被蚊叮,可能會發生登革熱或瘧疾,他又表示,當地缺乏食水,加上廁所和排污設施受破壞,擔心污染水源,引發腸道疫症。
Act: 勞永樂“腸道疾病的爆發機會是最大,如果稍有差池的話,災區水的供應不足的話,災民就要飲用不安全的食水,這時就很大機會爆發腸道傳染病。”
*香港當局繼續向受災家庭提供援助*
另一方面,香港民政事務局在南亞災後,已經接觸了二百零五個香港的受災家庭,其中八十四個家庭的親人已經安全返港,二十八個仍在聯絡,部份仍滯留災區或到災區尋親的港人,另外仍有九十多名人士報告跟親人失去聯絡。沙田民政事務專員陳鈞儀說,當中涉及四個身亡個案,當局會為這四個家庭提供一切援助,陳鈞儀說,除了為這些家庭提供經濟援助外,也要撫平他們失去親人的傷痛。
陳鈞儀:“當初當我們要親自去聯絡這些受影響家庭時,心情也很沉重,他們的焦慮很大、也很無援,一到了真的作實了找到過了身的,傷痛也是很大的。”
港府目前正在研究為南亞災難受影響的港人家庭成立審批機制給予經濟援助,資金會是來自元旦日的匯演籌款。民政事務局表示,由他們統籌與其他團體在元旦日舉行的籌款匯演,一共籌得三千多萬港元,會優先用作援助受海嘯影響的香港家庭,其餘會平均分配給五個參與籌款的團體。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