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8日訊】中國在雅典奧運會取得第二名的成績﹐激發了人們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淘金夢。但
是嚴肅的事實仍然存在﹕北京為贏得的每一枚金牌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海峽時報
(The Straits Times)2004年9月4日發表文章﹐作者Ching Cheong提出的問題是“中
國能維持其奧林匹克夢想嗎﹖”
中國在雅典獲得成功之後舉國歡騰﹐中國大眾確有充足的理由感到他們距離超過美
國取得世界第一的日子已經不遠了。畢竟﹐在1984年獲得第一枚金牌的僅僅二十年
後﹐中國就贏得32枚金牌﹐17枚銀牌和14枚銅牌。其金牌總數僅比美國少三枚﹐排
世界第二﹐全部獎牌總數排世界第三。
Cheong寫到﹐勿需置疑﹐大多數中國人都希望他們的國家超過美國﹐贏得2008年北
京奧運會的最多獎牌。然而﹐這要付出什麼代價呢﹖舉國歡騰之外﹐也出現了一些
謹慎的言論。一些發人深省的數字﹐指出了中國人要取得世界體育霸權所必須付出
的代價。
首先﹐中國為得到雅典奧運會的獎牌數量所付出的代價比其主要競爭對手所付出的
代價更大。據國家體育總局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說﹐國家體育總局的年度預算從1988年
漢城奧運會的10億元猛增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50億元。
在2000年到今年之間﹐中國為準備雅典奧運比賽而花費了200億元﹐相當于一枚金牌
花費了6.25億元。即使把所有行政和間接花費從總預算中扣除之後﹐
直接用于訓練的資金也大約有67億元﹐相當于每枚金牌2億元。這與俄羅斯在過去4年
中為雅典奧運會做準備所花費的8億元、每枚金牌少於3千萬元的代價相比非常昂貴。
此外﹐中國的運動能力並非建立在一個廣泛的基礎上。金牌與總獎牌數量的比率高
達百分之五十一﹐實在不成比例。中國在產生獎牌最多的奧運會核心項目田徑和游
泳上表現也並非很好。儘管中國為克服這兩個領域的弱勢而施行了119工程﹐可它僅
僅得到了田徑項目的兩枚金牌﹐游泳項目一枚金牌。在“大球”足球和籃球比賽中
的失敗也會妨礙其在體育世界中與美國競爭優勢地位。國家體育總局主任袁偉民認
為﹐中國距離“體育強國”的地位仍然相差甚遠。
在不同層面上﹐也有人感到﹐儘管在雅典贏得的金牌提昇了民族的驕傲並加強了團
結﹐但從體育發展的長遠利益上來看﹐狂熱追求金牌是不利的。原國家體育總局主
任伍紹祖先生曾經表示遺憾﹐稱當前的建制以及主流心理狀況已把政府供給變成了
一部聚焦于贏取金牌的機器﹐損耗了需要發展的其它領域。
人民日報網站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述他的話說﹐如果一個人真誠希望得到奧林匹
克金牌﹐他就應該投資發展群眾體育運動。伍強調說﹕“我們的體育權威已經忘記
了發展體育運動的最重要目標是增強人民體質﹐而不是爭奪金牌。”他認為﹐爭取
金牌沒有錯﹐但是中國人需要知道﹐除非體育本身是建立在大眾普及的基礎上﹐否
則競技體育就會難以為繼。(//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