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3日電 )台灣水資源問題近年備受矚目,特別在石門水庫大停水後,是否有其他替代用途,已引起廣泛討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官員明天將啟程前往以色列,考察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作業,做為未來台灣與天爭水的參考。
由於台灣與以色列並無邦交,經建會官員這次參訪行程非常低調,加上桑達颱風可能來襲,官員私下表示,考察行程能否成行還未定。
官員指出,這次參訪以色列,主要是參觀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該座淡化廠預定明年元月完成第一階段工程,預計明年中完成第二階段,每日將提供 32 萬噸淡水,供應 100 萬居民使用。
台灣近年也曾嘗試推行海水淡化廠,但因為成本太高,計劃難以推動,不過,經建會官員表示,據目前蒐集到的資料,國外發展的成本不高,以新加坡為例,每度的淡水才收費新台幣 15 元,日本福岡每日可產出 5萬噸淡水,每度成本約在 200 日圓左右,沖繩每日產出 4 萬噸,每度成本 170 左右,成本並不貴。
近年台灣水的問題愈來愈多,石門水庫泥沙淤積造成南桃園居民沒水使用,除了水庫、湖泊蓄水,海水能否成為另一個水的來源,官員認為,以台灣的環境應相當有利,但就技術及實務操作方面還得再多觀察各國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