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物展 古埃及人防水患方法引人矚目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9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3日電)颱風接踵來襲,令台灣飽受水患之苦,正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的「羅浮宮埃及文物展」介紹尼羅河及其生態,展覽現場藉由大型的埃及地圖及尼羅河中特有的文物,讓人一窺古埃及人防範尼羅河河水氾濫的堂奧,吸引不少民眾參觀。

古埃及是個黃沙滾滾,到處都被沙漠包圍的狹長國土,尼羅河貫穿南北,注入地中海,埃及人喝水、洗澡、灌溉農作物都是取自於這條河流,所以埃及向來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相傳尼羅河氾濫是來自於他們所崇拜的一位女神「伊西斯的眼淚」。

面對年年發生的天然災害,埃及人用什麼「科學方法」防止河水氾濫,導致危害生命財產安全?其實古埃及人是藉由長期觀察河水氾濫的週期、加上曆法、星象、綜合各種資料後訂定出一套「治」尼羅河水氾濫的「經驗法則」。

首先,古埃及人在尼羅河上游靠近亞斯文附近的河中島嶼「愛爾芬丹」岩壁上,刻出尼羅河水位高低尺度以記錄氾濫的週期,然後再於尼羅河下游開羅附近河岸也作相同的刻度,如此長期記錄尼羅河上下游水位差,再配合比較每年農耕收成資料、以及各地氾濫日期後,幾乎可以準確預測尼羅河每年氾濫的日期。

當氾濫期來臨時,也就是每年7月到10月,古埃及人就開始遷徙住所,保障自身的生命財產,此時無法農耕,有的人就選擇幫法老王建造金字塔,氾濫過後的尼羅河岸夾帶著非洲內陸肥沃的泥土,正是播種插秧最佳的時期,也是農業季節的開始,約在每年的11月到12月。

工博館指出,埃及人獨樹一幟的防洪方法,就是來自於這種獨特的「規律節奏」,沒有特別的防堵措施,只是選擇順應大自然的法則防治水患。前人的生活經驗,可提供我們一些珍貴的借鏡。

相關新聞
南亞水患罹難者增至925人 數萬人受困
煉功數月 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愈
印度雨季水患嚴重  罹難者約達八百八十人
南亞雨季來勢洶洶  死亡人數攀升至1800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