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惠珍台北二十六日電)台灣國內精神障礙者由於害怕被歧視、被貼標籤,當事人及家屬往往躲在社會角落,台北市立療養院院長李明濱指出,精神病友也常被誤以為前有暴力傾向,但經過治療後的精神障礙者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九有此傾向。
由台北市立療養院、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等單位主辦的「精神障礙者圖騰設計比賽成果發表會」,今天下午在西門町展出,展示出精神障礙者的美術天份,同時病友也表演「活力爵士有氧」舞蹈,贏得現場觀眾如雷掌聲。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行政院衛生署玉里醫院院長邱獻章指出,復健良好的精神障礙者,其實更像單純的大孩子,他們的情緒反應很直接,多一點點肯定,就能讓他們樂不可支。因此為鼓勵他們秀出自信,同時也讓病情穩定或慢性期的患者持續投入美術創作,而連續第二年合作舉辦「精神障礙者圖騰設計比賽成果發表會」。
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則感慨表示,美國精神疾病聯盟 (NAMI)會員共二十二萬人,他們勇於向政府建言,在國會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但反觀國內病友,由於害怕被歧視、被貼標籤,精神病友及家屬往往不願意公開身分,更遑論站出來為自己發聲,社會反而更缺乏了解他們的機會。
台北市立療養院院長李明濱也澄清,一般人印象中的精神病患,往往是較為遲緩、呆滯、畏縮、不敢面對人群,甚至遭誤解為隨時都有暴力傾向,然而這些都只是片面的負面印象。
他說,病友反應較慢是因疾病及藥物副作用;畏縮是因社會大眾的歧視眼光;至於暴力傾向更是天大的冤枉,根據統計顯示,經過治療後的精神障礙者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九有暴力傾向。
病友表演「活力爵士有氧」舞蹈老師李明憶指出,這是她第一次教精神障礙者跳舞,但也是最感動的一次,從剛開始大家幾乎無法跟上節奏,到最後能一致跳出全套舞步,認真與投入程度每每讓她熱淚盈眶。這一屆圖騰設計比賽共有四十五件報名作品,今年四十三歲化名小草的病友,以主題缺角、無心和杜鵑同獲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