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奧地利湖區「聖.吉爾根」 (St. Gilgen)沃夫崗湖的第一天,發現有一家中國餐館就在我們旅館的對街。我們懷念家鄉菜的胃,又被勾起了思念的情潮,基於好奇我們一到晚餐時間,就走進去試試口味。前來招呼我們的是一位說著一口流利德語的女士,我們一看到是華人,就忍不住互相猜測對方的身分。很希望她會說普通話,剛好對方耳尖聽到我們的對話,馬上給了我們答案,真的是同胞呀!驚喜萬分哪!
她跟她丈夫從北京移民過來,但不是一開始就在奧地利,他們早期剛開始的時候是德國留學生。可是德國是一個很排外的民族,即便他們已經居留將近十年,還是沒辦法成為合法公民。我沒有問他們為什麼一定要移民去國外,因為當時對中國同胞的人文及想法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不敢詢問太多。當時他們已經成為合法的奧地利公民了,也是兩個小孩的父母了。巧的是小孩的爺爺奶奶來奧地利探親,準備探完親後將孫子、孫女(一男一女)一起帶回北京讀書,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希望他們別成為外黃內白的小孩。
但是我們還是覺得他們很辛苦,因為要跟自己小孩相隔兩地。可是老人家卻高興的不得了,原因很簡單,但卻令我們訝異。原來回到北京以後,他們會成為最令人羨慕的祖父母,因為中國一胎化的制度,他們擁有兩個孫子可謂美事一樁,家鄉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而且跟孫子相伴更是件大好事。
跟他們聊天中得知,小孩在異國生活其實是很孤獨的,除了自己父母以外,跟學校同學的長相膚色都不一樣。而且外國人個性跟中國人不同,街坊鄰居的互動沒像東方人那般親密,難怪他們願意忍受分離之苦,讓小孩離開自己身邊跟他們的祖父母回家鄉去接受基本教育。
這幾乎是遠離家鄉華人的共同特點,身為中華民族的我們都不希望子孫忘了本、忘了根。在國外出生的小孩,也許會因為從未接觸過自己祖國的文化,會隨著日漸長大而忘了自己的根源,忘了自己原來是中國人。雖然餐館老闆他們能說上一口流利的德語,但是他們的孩子卻未必能說上一口流利的中文,更不用想那中文讀寫能力了。
他們已經離開自己國家那麼遙遠、那麼久,仍然知道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西方人,這也許是另一種很奇特的移民思想吧!對於我這個雖然很喜歡去異國旅遊,卻不想成為別國的公民來看,那真的是非常難以理解的思鄉情結,也許即便我跟他們詢問了,都不能體會真正的答案吧!
我們在此地停留的日子裡,幾乎都在他們餐館解決午、晚餐,將進食方式及口味都調整成我們的習慣。說實在,他們雖然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但這食物炒的真是好吃,口味沒像奧地利人那麼重(雖然是我們要求減輕調味料的)。我們在湖區遊玩時,在其中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中,邀了他們祖孫四人一起逛湖邊加踏青,但是父母(餐館老闆)因為還得營業,生意沒法子放下,所以沒辦法一同出遊,算是這美事中的不足。
這是我們這次旅程中,唯一的一次跟中國移民過來的朋友,在異鄉沒有任何政治立場的做了一次美好的對話及相處。真希望這樣平和的相處在全世界的角落可以常常出現,不限制在我們這一次,也不是只有在面對自己家鄉中的同胞才如此,也包括其他民族、其他鄉的朋友。雖然常常被人笑說:是個理想主義者。但是希望人人和平相對、善心對待彼此,應該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不是嗎?哪個人想面對戰爭呀,面臨生離死別,你說是吧?善良是人的本性,我是這麼相信的!
我們知道在西方國家,天鵝及水鴨都是不怕人類的,我們很喜歡去湖裡餵天鵝及水鴨,還曾經在住宿處吃早餐時,得到五星級媽媽的餵食秘訣,你們知道是什麼樣的秘訣嗎?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