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是三大節日之一,它起源於古代「祭月」的習俗,古人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而一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月份,八月是仲秋之月,而十五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正處在秋季的正中,所以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或「仲秋」。中秋夜,月亮最圓,月色最美,因此人們把月圓看成是團圓的象徵,同時也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中秋節也稱為「秋節」,因為它是秋季最大的節日而又處於秋之中的緣故。
而我國以前是農業社會的國家,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一顆敬畏的心如:天、地、日、月、風、火、雷、電等等,都奉為神靈來祭拜,不管對土地收成或是播種都是十分重視,因此常祭祈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祭拜土地神,來答謝神的庇護,因此稱為「中秋節」而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也是收成的季節,所以這一天大家也是拜土地公。
中秋節之所以會成為中國的傳統佳節,這與古代關於月亮種種美麗神話的故事有關,其中最為著名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廣為流傳。
中秋節是月神的生日,那天月亮在黃昏時刻就出現了,人們就在戶外的庭院擺設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和柚子,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來祭月,全家人在團圓的氣氛中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這就所謂的「拜月」。
這一天同時也是土地公生日,人們在土地廟要搭戲臺演戲酬謝神明,農夫們會在田裡插「土地公柺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綁著金紙,這種竹仗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柺杖用的,並祈求明年會有更好的收成。
民間拜月時也供拜「 米 粉 芋 」 , 台灣有句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好工作)。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除此之外,各地方也配合當地的特產,來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節日食俗。
近年來,台灣的中秋節是以烤肉做為主要活動之一。由於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烤肉已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再加上秋天氣候涼爽,藉著賞月之便在戶外烤肉,便成了很受歡迎的中秋佳節的活動了。
中秋節送禮,也是在台灣特有的習俗。每年到了農曆八月初,各商店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月餅」禮盒、有京式、蘇式、廣式等。餅餡更是種類繁多,甜的、鹹的、素的都各有特色,色香味俱佳。各地區風格也不一樣,分為提漿、酥皮、硬皮三大類:提漿月餅(廣式月餅的做法),又名漿皮月餅;敖糖漿調入麵團做月餅皮,包的餡料有鹹肉、甜肉、火腿、棗伲、豆沙、蓮蓉等,餅面印有各色的花紋。
酥皮月餅(蘇式月餅的做法),將麵粉、飴糖、豬油用熱水拌勻做皮、有百香果、豆沙、火腿等餡料。
硬皮月餅(京式月餅的做法)是用白糖、飴糖、香油加上小蘇打和麵做皮,用冰糖、白糖、香油、桂花、瓜子仁等拌勻作為餡料。
百貨商家紛紛推出禮券,以中秋節送禮的名義來招攬顧客。不僅如此,各公司機關的首長,也都在中秋節來犒賞員工,或是致贈禮品,或是加發獎金。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對中秋節重視的程度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