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3日訊】一個縣城“突然死亡”了。所謂死亡是因為它被撤銷了縣的建制,它的名稱從此之後不再標注在地圖上了。這個曾經的縣城就是寧夏的陶樂縣。它於今年2月份,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建制,原所轄地區分別被銀川市和平羅縣瓜分。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分分合合的事是並不少見的。與歷史上的情況一樣,陶樂縣級機關的662名官員被分流到寧夏各地去了,基本上保住了他們的官家身分,也就保住了飯碗,或許還會更上層樓,因為陶樂實在是個太窮的縣。然而,陶樂的老百姓可就沒有那麼“討樂”了。
原來陶樂是個窮縣,整個縣城的人口只有4,000多人,全城的消費群體就是縣府機關中的老爺們,尤其是餐館和娛樂設施全靠著縣衙門的公款消費支撐著。縣城一撤,不僅消費群體有如縣城消失在沙漠中,而原先依靠公款消費的欠款也無從追討了。餐館與娛樂城的老闆們真是欲哭無淚。而包工頭李某更是氣憤。原來,在縣城死亡前,陶樂縣要求在當地馬蘭花大草原建歐式別墅,用以發展旅遊。李某花了70餘萬元建了別墅,但現在成了廢墟,而工程款卻沒人認帳。他去縣裏討債,3次才討回了51元錢。
一個中共的縣委、縣政府欠了老百姓的錢公然一拍屁股溜之乎也,這怕也創造了歷朝歷代的“光輝記錄”。而倒楣的卻是那些老百姓。他們光有痛駡怎麼能行?據報紙上說,一個陶樂縣欠債9,000多萬元,相當於全縣15年的財政收入。這比歷史上的“寅吃卯糧”不知要厲害多少倍了。欠老百姓的,欠公司的,不知那些調離死亡之縣的官老爺們欠那些“小蜜”的款項可曾償還?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