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溪 :大學應開放設立

張清溪  台大經濟系教授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台灣的大學數量近年成長驚人,錄取率也攀高。很多人對此引以為憂。一憂大學氾濫,大學生素質低落;二憂教育經費短絀,大學教育品質下降;還有三憂四……。本文想提出「開放大學設立」來解決一些煩憂。

台灣大學生在過去十年間確實增加驚人。能授予「學士學位」的大學與學院,一九八四年是五十八所,十年來增加了八十五所,到去年達到一百四十三所。大學生由三十萬人增加到八十四萬人。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開放大學的設立呢?不怕大學太浮濫,素質滑落,有些大學要關門大吉嗎?

開放大學設立有幾個理由。第一是憲法保障。我國憲法第十一條明定人民有「講學」的自由;且依廿三條,「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不讓人「自由設校」,如何「自由講學」呢?

第二是提高升學率。現在被批評大學太多,升學率太高。其實升學率不高。以今年大學錄取八萬九千人為例,用自繳志願卡的十萬多考生計算,錄取率八成九;但若以參加指定科目考試,表示願念大學的十一萬八千人計,則錄取率是七成六;如果用十八歲人口三十一萬七千人為分母,升學率只有二成八。28%的升學率哪有算高?

第三是為了創造高品質的大學。這個可能看起來很矛盾,不是大學太多才素質低落嗎?開放大學設立不是會增加大學,使素質再降嗎?其實,提高品質的關鍵不在數量多少,而在有無真正開放。

很多人一想提高大學素質,就希望教育當局如何設定標準、訂定獎懲。但是我們也知道,世上任何高品質的東西,可以說都是私人企業透過競爭產生的。政府介入越多,越不可能產生真正高品質的東西。政府直接生產,最可能產出高成本的中等貨。

提高大學品質沒有萬靈丹,但讓大學有足夠的自由度,加上真正的競爭,是產生高品質大學的一條最保險的路。台灣現在雖有一百四十多所大學,但新設大學很難,而既有的大學招生總量與學費都受到教育部的限制。這樣做既限制競爭,又基本上保障各大學生存,沒有倒閉的壓力。企業沒有倒閉的壓力,就沒有真正的競爭。沒有競爭,就很難有精良的產品。

開放大學設立,最容易遭受批評的是,大學素質會下降。不是的,但它確實可能產生野雞大學;也就是說,大學素質會參差不齊。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有人願意開野雞大學,有人願意花錢去念,有什麼不可以呢?這和開放學費後,有人願意花大錢念明星私立大學,都是基本人權。

當然,開放要有「配套措施」,學費開放後會怎樣,目前增加的大學大部分是專科升格而來的。這些題問以後另文討論。──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偉國: 新書《獄中獄外集:百年禍國——從毛澤東到江澤民》
中國目前約有20%的兒童出現抑鬱症狀
調查顯示﹕青少年覺得應幫助父母負擔高漲的大學費用
亞卓市家教課輔中心 一對一線上教學領先全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