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21日電)媒體改革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嗎?曾虛白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上為文指出,在價值重建的年代,「公民新聞學」值得大家重視,它不只是傳統新聞學公共服務價值的回歸,也是傳統價值在新時代的轉化與創造。
「當前新聞生態的挑戰與出路」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三十週年研討會今天舉行,第三場論壇主題為「『資訊公開法』在哪裡?『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求見」,由中國時報系總經理黃肇松主持。
對於胡元輝撰寫的「公民新聞學的召喚--價值重建年代的新聞課題」一文,黃肇松稱許表示,文中所揭示的理念值得大家共同關注和努力。
胡元輝在文中指出,媒體改革呼聲高漲多年,美國一九九○年代發展成形的「公共新聞學」或「公民新聞學」值得取法。
他表示,「公民新聞學」主要論點為視新聞工作者為「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視閱聽眾為「公民」,而不是「消費者」。因此新聞媒體應體認自己的公共價值,發揮自身的公共功能,讓閱聽眾得以扮好公民的角色,善盡公民的責任。
胡元輝認為,在台灣,此理念至少包括以下五個基本作業綱領:「知識取向而非瑣碎的事實取向」、「多元取向而非偏狹的兩極取向」、「共識取向而非片面的衝突取向」、「結構取向而非窄視的現象取向」以及「社區取向而非蹈空的整體取向」。
他強調,培育成熟的公民社會、型塑強固的公民意識,對台灣而言,不僅是道德訴求,更是緊迫的社會工程。
在未來的新階段,胡元輝呼籲新聞理論界、實務界以及有心之士,不再只是停留在美國相關理論的介紹,或者台灣媒體弊象的條陳,而是凝聚群力群智、共商共議,提出實踐「公民新聞學」具體可行的計畫,讓以「公民」為本位的新聞座標,真正矗立在新聞工作者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