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成功投資之訣竅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訊】你對於自己的投資組合有信心嗎﹖一項專門研究投資者深層的心理,被稱做行為金融理論,正在學術界迅速發展,而且吸引了很多金融專家的關注。專家們研究發現,投資者普遍容易沖動,而且經常不理智,這正是妨礙他們做出明智決定的因素。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目前政治和經濟都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投資者很容易對公司的業績﹑加息﹑大選風波和恐怖主義擔憂等因素,做出過度的反應。這個領域的很多原則都值得投資者去仔細領會。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教授﹑Quantitative Management Associates總裁吉姆.斯考特(Jim Scott)分析,人們的普遍缺點就是不善於應對很多不確定因素。Quantitative Management Associates是保德信投資管理公司(Prudential Investment Management)旗下子公司。

斯考特說,投資者喜歡聽傳聞消息,主要依據他們腦子裡想像的東西來做決定﹐而不是分析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適合理性的投資組合,也不會對數據和可能性進行分析。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Nobel Prize for economics)的心理學家丹尼爾.科恩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對人們如何做出決定進行研究,為現代行為金融學作出重要貢獻。

過度自信是投資者的缺點

科恩曼發現為什麼人都缺乏投資訣竅,研究結果證實,人們在作出決定時喜歡捷徑,只會思考而不運用科學理論。過度自信是人們普遍的缺點,而男人要比女人更過度自信,這些理論吸引了很多金融專家的注意。

伊利諾伊州Genworth Financial的金融規劃師諾姆.明德爾(Norm Mindel)指出:「人們總是在追逐投資回報﹐只要出現新的熱門產品,他們就想買。人們只挑選投資什麼,卻不去想投資組合該如何分配」。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伯克利分校金融教授特倫斯.奧迪恩(Terrance Odean)也認為,人們總是過度自信,覺得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Nuveen Investments的資產管理策略師約翰.納瑟希安(John Nersesian)也表示,並不是說投資者不應該獲取更多信息,或是對他們的投資策略充滿信心,而是不能陷入一種虛假的安全感裡。

納瑟希安認為,一般投資者總是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跟著做,還會追隨大眾的投資決策,如果看到其他人退出,還會感到恐慌。

投資者常有的行為模式

近期偏好﹕人們總是比較關注最近發生的事情。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University)金融教授赫甚.謝芙林(Hersh shefrin)說,最近發生的不利和令人不安的事件,或是有利的正面事件,人們都會過度關注。例如:投資者對於賺了錢的股票總是不願意拋售;總是想買去年表現很好的股票和共同基金;有些投資者在某個點被套,也會影響其投資決策。

害怕虧錢﹕投資者都不願意虧錢。奧迪恩說,人們總有一種留著虧錢股票,而賣出賺錢股票的傾向,想著入袋為安而賣出股票,但通常就會賣得太早了。

納瑟希安說,人們總會退稅得來的錢當作中獎或是意外所得,其實這些錢都來自他們的工資收入。

投資組合應多樣且經常調整

投資者該如何面對這些行為呢﹖首先準備一份正式的理財計劃﹐然後嚴格地執行,不要被那些經紀公司的建議所干擾。

你也可以嘗試長期投資,不過投資組合應該多樣化,而且要經常調整投資組合。
如果有必要重新調整投資組合的平衡,考量更長的市場週期,甚至賣出超出計劃的股票持有量,買入一些已經超賣或者目前還不是市場熱點的股票。

投資者可以徵詢值得信任的理財顧問意見,他們能從第三者角度分析投資者問題,在決策中沒有摻雜感性因素,才能作出理智的決定。@(//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財經簡訊
財經簡訊 人氣 0
中國鐵路運輸急需改進
調查顯示﹕青少年覺得應幫助父母負擔高漲的大學費用
經紀人曝內幕:周迅可能為外國影片放棄《神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