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水:《漫遊中華見聞記》之一

——致歉並回復陳森先生

楊天水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18日訊】尊敬的陳森先生:

您好!

首先向您致以真誠的歉意,這麼晚才回復你的公開信,實在是對您真摯交流的一種怠慢。

自從七月中旬到八月十四日,我一直在奔波之中。大體的歷程是:先自南京到故鄉泗陽(南京正北200公里的一個風景秀麗的農業縣),做了幾天的社會調查,由於疾病中途停止,返回南京;接著陪同重慶的民運鬥士許萬平前往蚌埠拜訪了張林和王庭金兩位不屈不撓的民運鬥士,次日又一起到合肥拜訪了原為中共檢察官、現為民運鬥士的沈良慶;回到南京的時候,天氣炎熱的可怕,這種可怕是經常享受空調的人難以體驗到的;小作休整後,去了上海,拜訪了忠厚仁義的民運鬥士戴學武,以及特立獨行的民運鬥士李國濤,復又國濤引路,一起奔赴上海的東南郊南匯區的祝橋鎮的一個村子,拜訪舉世聞名的原為中共檢察官、現為獨立自由知識分子的思想家顧則徐;而後去了杭州,拜訪了幾位優秀的民運鬥士,然後去了寧波,和在那裡宣教的穆斯林朋友,聚會討論如何通過擴大宗教的影響而轉變目前中國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墮落沉淪的人心,就是在這個地方和時候,我偶然在網上看到您的公開信;返回南京的途中,到上海拜訪了著名的自由律師郭國汀;回到南京次日,再回故鄉,企圖對一些農村問題小作深入瞭解,一夜之後,回到南京,又被南京市公安局裡的國安部門,傳訊了九個小時,回到住所,簡單處理了雜務之後,就於八月十日到了杭州;八月十四日,我到了雲南省首府昆明,而後的月餘時間裡,漫遊雲南,學習《古蘭經》,瞭解穆斯林社區的生活,同時也由於條件的限制,一直無法回復您,直到今天,才得以有機會實現我回復您的願望。
您的讚譽對我們是個鼓舞

您的公開信談到了2002年四月底,我被廣東警方驅趕出境時,對警察的友善態度和寬容心態。我覺得這是我們追求自由民主的人群應該具有的禮儀和心態。仇恨是人性的某種自然的傾向,但是是一種可以節制或消減的傾向。仇恨本來不但有害於人際的幸福和安寧,也有害於自己的身心健康,它是一種個人的和群體的雙重的損失;而提倡仇恨則是一種危害人類的罪惡了,馬列主義為什麼有害於人類,其基本的層面是提倡人類相互仇恨,而這樣的理念正是我們宗教信徒所反對的抵制的。

再說我們不能將警察和制度,完全混為一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警察不過是執行者,很多人是為了自己活命或者家人活命而端著專制制度的飯碗。他們多數是人是善良的,少數人即使是由於愚昧無知而無禮粗暴,也是值得同情的。那些漫罵我們,或者毆打虐待被監禁者的警察,如果是因為愚昧而暴虐,那麼仍然是值得諒解的;如果是警方有意識地使用紅臉和白臉搭台唱戲,那是整個制度的卑污了。

寬容和理解是自由民主的精神之一

馬列主義教導人們相互仇恨、相互殘害,但是各大宗教教導人們相互愛護、相互寬容。
可以說耶穌學說的全部核心,就是提倡人類之愛。

著名的「登山訓眾」中說道:「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人禱告。」

耶穌遭到死刑的迫害,臨死之前,也沒有忘記愛,他在十字架上做了禱告,祈求上帝寬恕他的敵人,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使徒時代,他的信徒念念不忘耶穌的教誨,經常宣揚博愛。《羅馬書》中有這樣的字句–「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詛咒。」「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總要 盡力與眾人和睦。」《哥多林前書》中有這樣的字句—「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基督教提倡的博愛,今天,無論東方西方,在信徒的群體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尤其是歐美民主國家,已經建立了實踐博愛的自由民主制度,當博愛提高到制度層面上時,人們便廣泛地享受自尊、富足、安康、和平。

伊斯蘭的本義是和平、謙恭、順服,而自由平等民主博愛寬容,也是伊斯蘭教的教義精髓。埃及偉大的學者艾哈邁德.愛敏在他的名著《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中這樣說道—「伊斯蘭原是『和平』之意,同『戰爭』、『仇恨』是相對的。」可見寬容也是伊斯蘭的精髓之一了。

僅就寬容這點,《古蘭經》中說道:「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在我看來,自由民主之道,就是主道的主要的根基性的內容,因此我們以各種方式,抵制專制和腐敗,抵制警察對我們的侵權。但是我們對待警察,就不能過分。不能過分就意味著我們必須給予寬容。寬容可以促成和解,最起碼能夠將我們的愛心保持在人際交往之中,而愛心,正是自由民主制度的其始性的基點,沒有愛心的普遍的流行於人際,即便是自由民主制度一時建立了,也必然如同大廈建立在沙堆之上。

敬請你隨時給予指教

尊敬的陳先生,我一直處在狹小的生活空間,所見所聞,非常有限。但是我無法忘記我們先民的教誨。《書經》上有句話我尤其經常溫習,這便是「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以我的見識的限制,以及先賢的教誨,我需要您的以及您周圍的朋友們的繼續指教。

楊天水於昆明

2004年九月中旬

經常遭到封鎖的我的兩個信箱:
alextyy.yahoo.com
alextyy.hotmail.com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短篇小說:《公務集》(9)──增值稅
短篇小說《教授集》(1)——錦囊妙計
短篇小說《教授集》(2)──會海因緣
短篇小說《教授集》(3)——完成任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