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8日訊】最近幾個星期,在中文網站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恐怕是郎咸平。郎咸平何許人也?他是香港中文大學和長江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一個專長於公司財務的專家。但是這些教授頭銜和他的業務專場並不是使他驟然成為網絡名家的原因。真正使他成為輿論焦點的是他最近對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批評,尤其是他對海爾、TCL和格林柯爾等幾家著名企業及其負責人通過產權改革“侵吞國有資產”的指責。
他的指責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叫好者有之、指責者亦有之。總體來看,普通網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他的擁護者。經濟學家們則決然分為兩派:幾位知名經濟學家對他持強烈的批評態度;另外一些不那麼知名的經濟學家則聯名簽署公開信對其表示支持。甚至連國務院屬下的國資委官員也不得不站出來表態。
在我看來,郎咸平的此次出名,不在於他的觀點正確與否,而在於他直接面對了一個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無法回避的熱點問題:國有資產改革過程中的法制欠缺和嚴重腐敗。這樣說,並不等於我認同了郎咸平先生對張瑞敏、李東升等企業家的具體指控。說實在的,和絕大多數參與辯論的經濟學家和普通網民們一樣,我對辯論涉及的企業和企業家並無真正了解,也無個人好惡。但是大量國有資產在改制的名義下落進權勢者們的個人口袋在過去十多年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証明這一點用不著人們去收集更多的証據。試想:見諸官方報端的那些涉及貪污、受賄的大案有幾宗與國企官員無關?又有幾個中國人不認為已經暴露的大案只不過是中國大量腐敗現象的冰山之一角?
普通民眾對郎咸平的迅速和大規模的呼應實在應該引起中國執政者或者主流經濟學家們的深思。在這場論証面前。如果他們仍然一味指責郎咸平利用國企改革過程中的“枝節”問題來否定改革的方向,指責普通民眾不明真相甚至愚昧無知,那就的確反映了他們政治嗅覺的遲鈍。這場論証實際上早已超出了國企改革的范圍,也早已不是什麼界定產權之類的學術之爭。這場論証中雙方用詞之激烈,充分表現出中國社會中的底層民眾對權勢者們掠奪社會財富的有恃無恐的憤怒和對社會無法對此進行制約的深深的失望。
許多在這場辯論中支持郎咸平的經濟學家和網友們並不讚成對國有企業進行所有制改革。他們仍然寄希望於國有企業,或是希望他們能在國際競爭中重振中華雄風,或是希望他們為國家積累財富、從而為實現社會公正提供物質保証。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並不讚同他們的觀點。歷史和現實已經証明國有企業只不過是一支無用的經濟化石而已。它無法為管理者提供參與競爭的動力,無法實現所有者對管理層的所有權制約,無法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這在私有資產佔主導地位的實行民主政體的國家是事實,在中國這樣的非民主政體的國家更嚴重。實行國有企業所有制的改革,實行私有化是所有國有企業都無法回避的前途。
問題是,國企的私有化應該是一個公正的過程,一個有法律保障國民權利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不公正,不僅意味著這一代國民們的利益損失,也意味著非國有化過程的非法性。而這種非法性則為今後的中國埋下禍根。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雖然社會分配不合理,但是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政府一個實行再分配的回旋空間,也為緩解社會矛盾提供了物質基礎。一旦這種發展速度減緩,各種社會矛盾一定會激化起來。到了那個時候,在現在的腐敗體制下發家的人,便很可能成為不滿民眾的眾矢之的。當那個時代到來的時候,理智恐怕只會成為一種奢侈。多年積累的不滿不僅將會毀滅中國的經濟,而且將會再次地毀滅這個社會。郎咸平挑起的這場爭端,實在是為中國人敲起了警鐘。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