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民間故事─ ─ 和尚戲乾隆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傳說乾隆皇帝好遊江南,其實他並不是真心遊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個遊山玩水的名義,到江南來探聽消息,察看虛實。

聽說,杭州淨慈寺有個和尚叫詆毀。他不講究誦經打坐,專喜歡議論天下大事。只因他講得有理,罵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歡親近他。

這回乾隆皇帝到了杭州,聽說有這麼個和尚,心想:這老和尚取這麼個怪名號,想必是隱跡山林的明朝遺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聽聽他到底詆毀些什麼。於是,他扮成秀才模樣去遊淨慈寺,並指名要會會詆毀和尚。

乾隆皇帝見了他,便問道:“老師父就是詆毀和尚嗎?”詆毀和尚回答說:“不錯,我就是詆毀和尚,詆毀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問:“老師父是從小出家的呢,還是半路出家的呢?”詆毀和尚說:“我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問我這些做啥?”

乾隆皇眼光一掃,看見和尚身上那件千補百衲的破袈裟,便說:“聽說老師父是個有德行的高僧,為啥穿這絲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詆毀和尚笑道:“我年輕的時候,也穿過錦繡的衣衫哩!後來錦繡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不過我穿的雖然是破爛袈裟,心術可是正的。不比那些著官服的老爺,看起來道貌岸然,暗地裏男盜女娼。”

乾隆皇帝當頭挨了一悶棍,又發作不出來,心裏恨恨地想:這詆毀和尚,果然名不虛傳!總得找個岔子,好狠狠地辦他的罪。他心裡打著惡算盤,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詆毀和尚領他進寺去耍。他們進了淨慈寺山門,見旁邊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籃。乾隆皇帝眼珠一轉,隨手拾起一塊劈開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著詆毀和尚,問道:“老師父,這個你們叫什麼呀?”

詆毀和尚說:“這個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轉個面,將白的一面朝著詆毀和尚,又問:“老師父,這個叫什麼呢?”詆毀和尚道:“這個我們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皺起眉頭苦笑道:“好個新鮮的名稱哪!”詆毀和尚打個哈哈說:“老客人呀,如今這世道變啦,名稱也得跟著變哩!”

乾隆皇帝吃癟了,只好悶聲不響。原來當時正在大興文字獄,專門找岔子殺人。如果詆毀和尚照著老稱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黃,就會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辮子,誣他要“滅清”、“滅皇”,殺他的頭。乾隆皇帝拿毛竹片問詆毀和尚,就是想找他一個岔子的。

乾隆皇帝進大雄寶殿去拜過如來,又到羅漢堂看了佛像。最後,他們來到香積廚。就是寺院裏的伙房。乾隆皇帝東張西望,偏巧瞧見竄過來一條小狗,扯起後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裏,就問:“老師父,這豆芽菜算不算乾淨的東西?”詆毀和尚說:“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長,當然是最乾淨的東西啦!”乾隆皇帝鼻吼裏哼了一聲,說:“有狗尿澆在上面,怎麼還說它是乾淨的呢?”詆毀和尚呵呵大笑:“俗話說,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真。你看見只當不看見,豈不就乾淨了嗎?這點小事,何必如此認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駡,但他卻裝作沒聽見,還厚著臉皮自吹自擂,說自己是聖人哩!”

乾隆皇帝聽了這話語,氣得火冒三丈,但怕洩露身份,不好發作。心想再找個岔子,一時卻想不出題目。正在為難,猛聽得廚房後門外有個小販在高聲叫賣:“茶葉蛋!賣茶葉蛋羅!”他靈機一動,說肚子餓了,就借買茶葉蛋的機會,從後門溜走了。@、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來自台灣的「九歌兒童劇團」,今天在「2004漢城兒童青少年公演藝術祝祭」中,以布偶與演員搭配演出的台灣民間故事「城隍爺傳奇」,博得南韓觀眾的熱烈掌聲與喝采,充分扮演了促進台、韓文化交流的文化大使角色。
  • 俄羅斯奧委會為吸引更多民眾到希臘雅典參觀奧運會,為俄羅斯運動員加油,特別設計了一個奧運吉祥物|契普拉斯卡。它是俄國自蘇聯時代以來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的主角,在俄羅斯的地位等於美國的米老鼠。
  • 從前,有一座小村莊,叫作西村,而在西村的另一頭則是東村。西村和東村僅隔一座山,但西村的人卻從未到過東村,為什麼呢?
  • 有名的「八仙過海」民間故事裡,何仙姑是被視為法術最高的一位。她的高超法術是藉著手中一支蓮花施展出來。聽說有一次,兩個名叫張虎和趙豹的惡少,到廟裡遊玩,看見壁上的八仙圖有多處破損,唯獨何仙姑像沒有絲毫殘缺,色彩如新像是剛畫上的一般,對仙姑的法術益加敬佩。參觀之後,他們即跑去賭錢,賭到半夜贏了不少,在回家的路上,張虎說:「今天真是感謝何仙姑的護祐,我們應該去供一炷香才好!」趙豹不信,反而逗弄說:「不錯不錯!不過該買炷大斗香供何仙姑面前,明天才會大贏特贏,我的眼睛快睜不開了!抱歉我要先走一步!」 花的故事
  • 僑聲粵劇團為慶祝成立65週年紀念﹐於7月25日晚7時假帝苑大酒樓舉行折子戲欣賞﹐演出兩齣民間故事改編的戲劇﹐分別為「燈街拾釵緣」及「狄青問三關」﹐ 社區多位名角參加演出﹐華麗的戲服、動聽的戲曲給華埠僑胞帶來家鄉的回憶。(記者朱江攝影)

  • 您知道廟裡的木魚和棒槌是怎麼來的嗎?聽說這背後有這樣一個故事、、、
  • 從前有個人,30多歲才成婚,到40歲生了個兒子,夫妻倆十分高興,為了兒子衣食無愁,整天拚命幹活,以為這樣可以為兒子積下些錢財。平時對兒子百依百順,把兒子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儘管這樣寵愛兒子,卻不能博得兒子歡心。
  •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他很窮,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 奉化棠雲鄉有個小小的汪家村,村裏居住著“劉貝胡成董、駱朱毛竺鍾”等十多個家族。和睦相處,親如一家。這個優良傳統是從汪家汪老太公時形成的。
      
  • 這是我祖父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