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5日訊】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失業就逐漸成為台灣最熱的課題,尤其中高齡及低技術人力,在不可擋的全球化潮流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如中國、東南亞諸國釋出大量人力並吸引諸多外資和產業下,這些人力的比較利益更快速變化而出現鴻溝。
這幾年我們由新聞報導得知不少因失業而發生的悲劇,政府也提出好幾項因應措施試圖解決或減輕失業問題。不過,這些措施或許可以產生一些效果,但終究是治標而非治本之道,畢竟主角還是當事人,如何讓他們培養出堅強、健康的心態,快速因應外在環境的變遷,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古訓持續有效,應該才是正道。不久前在HBO電影電視頻道密集播映過的一部影片,其情節正可供作寶貴啟示。
這部影片的中文片名就叫「天生我才必有用」,英文原名叫「Door to Door」,顧名思義,「挨家挨戶拜訪」是也,何種職業需要如此呢?是有不少,而本片主人翁是位「登門推銷員」。故事開始的年代電腦尚未普及,登門推銷普遍流行,想當然從事這種職業者,「俊男美女」、「能說善道者」比較合適,可是這部片子的主角卻天生缺陷,歪嘴、駝背、行動不太方便且口齒不清,亦即是個低度殘障人士。由於這樣的條件難謀得推銷員職位,他於是央求雇主讓他負責最難開發的地區,也就是無人問津的地區,現在有人有勇氣開疆拓土對雇主有利無害,因而勉強獲得職位。
在這位登門推銷員鍥而不捨、雖一次次吃閉門羹仍勇往直前的「真誠」感動下,這些難搞的社區人士封閉的心終於打開了。這位推銷員除了熱心推銷產品外,和每位顧客都成為好朋友,並兼負幫助社區人士排難解憂任務,更時常充當居民的和事佬。
隨著時代齒輪的快速轉動,電腦愈見普及,資訊愈來愈便利,而網際網路興起後,「線上購物」異常方便,「登門拜訪」愈來愈不吃香。這位年老體衰的登門推銷員遂被公司安置在倉庫的一角,很明顯的有「養老」意味。在閒閒無事做和難忍同事們的憐憫眼光下,他也自認跟不上時代而辦了退休。不過,在一位由小孩時就開始觀察這位推銷員的鄰居,後來擔任報社記者寫了一篇關於這位登門推銷員的專文後,「一根聯繫社區居民的線」之比喻觸動了大眾,也讓老推銷員領悟到他的價值所在。原來在科技高度發達下的居民,除了物質外,心靈是極度空虛的,最需要拉動自己的心靈和別人溝通、互動的那一根線。
在發現自己的用處後,推銷員主動尋求復職,公司主管也認識到老推銷員的價值,於是答應其要求。就在老推銷員發揮所長,並在電腦的幫忙及與其他同事分工合作下,業務更為欣欣向榮,畢竟老推銷員具有一顆他人無法取代的「愛心」,這也正是高科技無法複製取代的,轉個念頭,進一步還會發現竟然彼此有「互補」功效呢!在全球化下備感失意的人們,何妨在這個故事中得到寶貴啟悟!──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